十八大代表、中宣部副部長、國務院新聞辦主任王晨説,報告提出堅持改革開放,很有針對性。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改革開放決不允許倒退,那樣是死路一條。
安徽銅陵“因銅而興”,但也面臨“一業獨大”和傳統産業利潤空間萎縮等嚴峻挑戰。十八大代表、銅陵市委書記姚玉舟説,“當前,我們要以更大的勇氣和高超的智慧,加快推進重要領域改革,堅決破除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現機制弊端,構建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制度體系。”
姚玉舟介紹,這些年,銅陵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堅決淘汰高耗能項目,騰出環境容量發展新興産業和高端銅産品,徹底擺脫傳統資源型城市的困擾,着力推動城市從傳統工業重鎮向現代産業新城轉變。
廈門經濟特區是我國最早對外開放的地區之一,30多年來發展迅速,特別是近10年來,當地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去年GDP和財政收入分別為2002年的3.9倍和5.2倍,人均GDP於2009年突破1萬美元。廈門市委書記於偉國代表説:“改革開放是一條強國富民之路,廈門經濟特區將繼續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在全國發揮‘排頭兵’和‘試驗田’作用。”
團結就是大局,團結就是力量。把億萬人民群眾的心聯結在一起,可匯聚成推動科學發展的強大力量。
作為一名多次參與海內外應急救援的年輕人,十八大代表、中國地震應急蒐集中心培訓部助理工程師王念法對此感慨良多。他説,正是因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匯聚起強大力量,我們才戰勝了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舟曲山洪泥石流等重大災害。“事實證明,只要上下一心、團結一致,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就沒有搬不動的石頭。”
解放思想、改革開放是與時俱進的過程,是不斷凝聚力量、形成共識的過程,更是攻堅克難、解決問題的過程。
“解決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必須深化改革,敢於碰硬。”十八大代表、湖南省益陽市委書記馬勇説,以“三農”問題為例,我們不能僅僅依靠“輸血機制”,而要更多依靠“造血機制”,在改革體制機制上着力。
馬勇介紹,作為農業大市,益陽積極探索土地流轉制度改革,主要做法是政府按現代企業制度成立土地託管公司,以市場主體的身份與農業企業發生合同關係,同時通過簽訂信託合同等措施,有效地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業現代化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