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呼和浩特概況 |
|
|

|
經濟資源 |
|
|

|
特色經濟 |
|
|

|
文化生活 |
|
|

|
交通指南 |
|
|

|
文物古跡 |
|
|

|
旅游景點 |
|
|
|
|
|
|
行政區劃
呼和浩特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位於東經110 46′17〃至112 10′26〃、北緯39 35′至40 51′;北倚陰山,南臨黃河,坐落在陰山及其南去支脈蠻汗山環抱的土默川平原東部,與重要工業城市包頭及國骨最大的露天煤田——準格爾和東勝構成“金三角”經濟區。
呼和浩特市現轄4區、4縣、1旗。即:新城區、玉泉區、回民區、郊區、托克托縣、和林格爾縣、清水河縣、武川縣、土默特左旗。全市有85個鄉,11個鎮,20個街道辦事處。全市總面積17224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75.4平方公里。呼和浩特市有漢族、蒙古族、回族、滿族等34個民族。 全市總人口為194.5萬人。其中城區人口68.6萬人,人口密度116人/平方公里。
市轄區東西長約110公里,南北寬約60公里,行政區劃總面積17 224平方公里。城區面積77.9平方公里,東、西、南北分別與烏蘭察布盟、包頭市、伊克昭盟毗鄰。
全境由山地、丘陵、平原組成,平均海拔高度2 246米,市區海拔1 050米。地形東北高、西南低。屬西北大陸性氣候,冬長寒冷,夏短溫熱,寒暑變化較大,全年主導風各是西北風,夏季為東南風或東北風,年平均氣溫為6℃左右,全年日照時數2 800小時左右,無霜期140天左右,年降水量350毫米左右,且集中在7--8月份。均屬黃河一級支流大黑河水系,主要有黃河、大黑河、小黑河、什拉烏素河、寶貝河、渾河、清水河、塔布河、搶盤河等。其中大黑河呈東西走向流經全境,山溪性水系有:烏素圖溝、哈拉沁溝、水磨溝、萬家溝、黑牛溝等,較大的湖泊有面積達44 600畝的哈素海。地下水位較高,部分地區可以自流。
自然資源豐富,土地面積廣闊,人均耕地面積4.8畝。日照充足,農業生産具有相當優勢。礦産資源主要有煤、石墨、大理石、花崗岩、石灰石、雲母及金、鐵、銅、鉛、鋅、膨潤土等。特別是石墨礦,儲量大、口位高,具有較高的開採價值。
北部、東部地下水質良好,是飲用佳品。
野生植物資源種類較多,有770余種,隸屬89科,其中藥用植物有甘草、黃芪、麻黃、黨參、沙棘、山楂等百餘種,其經濟價值較高;纖維植物有芨芨草、蘆葦、蒲草等,可做為造紙的原料;油料和食用植物有文冠果、山杏、木耳、蕨菜、黃花、山蔥、韭菜等,均有豐富的營養價值。
野生動物資源主要分佈在大青山山區及丘陵區,共有約百餘種,野兔、山雞分佈較廣,數量較多,珍貴有數量極少的青羊、盤羊、黑鶴、天鵝等珍貴動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