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百人 百年百事 內蒙古大事年譜 呼和浩特 十二盟市
歡 迎 你
   

呼和浩特概況
自然環境
行政區劃
經濟建設
社會概況
  

經濟資源
土地資源
氣候資源
水 資 源
礦産資源
森林資源
草原資源
動 植 物

特色經濟
紡織工業
食品工業
機械工業
化學工業
  

文化生活
高校概況
衞生保健
體育事業
都市夜色
   

交通指南
民航線路
鐵路運輸
公路建設
   

文物古跡
大窯文化
遼代白塔
長城遺址
昭 君 墓
五 塔 寺
   

旅游景點
大窯之旅
昭君文化
哈 素 海
峽谷風光
綠海沙洲
公園一覽
土地資源
  • 土地類型多樣
        建設綜合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資源條件。大青山山地生物資源多樣,以林牧為主,又是山前平原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生態屏障,山前洪積扇緣地帶,人口密集,交通便捷,市場廣闊,是農特林果産品加工及颯服務業中心。土默川平原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水源充沛,是理想的糧、糖、油商品生産區,南部及陰山北麓丘陵區地廣人少,農林牧交錯,是發展雜糧、油料、薯類和畜牧業生産的理想區域,丘陵山區後備宜林和宜人工種草的土地資源豐富,具有發展林牧業生産優越的土地條件和潛在的開發價值。
  • 城郊型土地綜合利用
        呼包伊“金三角”地區,形成以市區為中心,二、三級城鎮為重點,由近郊到遠郊,由平原到山區的城郊型特點,但人口密集,土地資源相對較少,人均土地,特點是耕地面積少,對區域經濟的發展形成制約。
  • 非農建用地
        增長幅度較快,佔用耕地的現象嚴重。建成區面積逐年擴展,城鎮村建設用地指標高,布局松散,建築密度和容積率低,加上土地隱形市場活躍,國有土地資産流失和浪費嚴重;70年代城區面積5 839.38公頃,80年代擴展到6 456.88公頃,凈增617.50公頃,佔用耕地396.64公頃,菜地174.37公頃;90年代,6年中城區擴展到8 835.01公頃,凈增2 378.13公頃,佔用耕地1 439.75公頃,菜地655.00公頃,城區擴展佔耕地率達88.08%。加之土地利用率高,投入不足,建設水平低,城郊型用地規模化、集約化水平仍然較低,土地的綜合經濟效益不算高,潛力沒有充分發揮;長期忽視對土地資源的保護與建設加上環境條件的脆弱乾旱,肥力不足,用地結構不盡合理,和人為的影響,土地退化比較嚴重,近郊區的土地污染普遍,局部地區較重,林業用地面積少,森林覆蓋率低,森林的生態主體作用甚微。

新華社內蒙古新聞傳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