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聚焦
-
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簽署通令 給2個單位、5名個人記功
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日前簽署通令,給2個單位、5名個人記功。給中國人民解放軍63920部隊二室記一等功,給中國人民解放軍92853部隊丁陽記國防科技一等功。給中國人民解放軍96712部隊記二等功。給原陸軍裝甲兵學院王海鬥、陸軍軍醫大學高鈺琪、海軍工程大學楊自春、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分別記國防科技三等功。
-
國防部就發布軍事航天部隊網絡空間部隊信息支援部隊聯勤保障部隊軍旗旗面式樣答記者問
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簽署命令,發布軍事航天部隊、網絡空間部隊、信息支援部隊、聯勤保障部隊軍旗旗面式樣,自2025年8月1日啟用。
-
國防部舉辦盛大招待會 熱烈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8周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7月31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辦招待會,熱烈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8周年。中央軍委委員、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劉振立,中央軍委委員、軍委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張升民出席招待會。國防部長董軍出席並致辭。
-
解放軍報社論:在革命性鍛造中鑄牢政治忠誠 全力以赴打好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攻堅戰
回顧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人民軍隊的光輝歷程,展望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光明前景,全軍官兵堅定信心、團結奮鬥,在浴火鍛造中更加堅強,在擔當使命中銳意進取,全力以赴打好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攻堅戰,向着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砥礪奮進。
-
駐香港部隊舉行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8周年招待會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30日晚在昂船洲軍營舉行招待會,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8周年。整場活動簡約樸素、軍味戰味濃郁,進一步凝聚了愛祖國、愛香港、愛駐軍的強大正能量。
-
解放軍駐澳門部隊舉行“八一”招待會慶祝建軍98周年
8月1日上午,解放軍駐澳門部隊在氹仔軍營舉行招待會,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8周年,感謝澳門特區政府、中央駐澳機構和澳門社會各界長期以來對駐軍工作的關心支持。
-
中央宣傳部 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聯合發布12名“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激勵廣大官兵在黨的旗幟下奮進強軍新征程,全力打好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攻堅戰,為強軍事業艱苦奮鬥、頑強奮鬥、不懈奮鬥,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8周年之際,中央宣傳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聯合發布12名“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
-
致敬!高原上的那抹“綠”
2025年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8周年。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雪域高原,有一抹松枝綠始終傲然挺立,他們用腳步丈量每一寸土地,用熱血溫暖每一縷寒風。
-
“我們是紅軍傳人”——記“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張燦燦
“我們是紅軍傳人……”23年前,18歲的張燦燦從班長口中第一次聽到了這句話。那時,還是紅軍連新兵的他,只覺得很光榮,但並不清楚紅軍傳人意味着什麼。
-
我的2027年目標丨張茗峙:在“金牌林”種下一棵“金牌樹”
202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一百周年,是時間的標尺,是奮鬥的刻度。百年征程,鐵血榮光;強軍路上,使命如磐。今年恰逢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我們特別推出《我的2027奮鬥目標》抗戰特輯,邀請抗戰英雄部隊官兵代表,講述他們的強軍誓言與時代擔當。
-
用奮鬥書寫深藍人生——記“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馬少利
儘管台下坐著的都是艦炮武器系統領域的一流專家,海軍資陽艦主炮區隊長馬少利介紹自己主持的科研項目時,仍胸有成竹。最終,某裝備技術革新項目獲得專家們一致認可,順利通過評審。那天,馬少利發了一條朋友圈:十年謀劃,三年準備,今天終成現實。
-
高飛遠航凌雲志——記“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陳思麒
“感覺自己是幸運的,因為親歷了空軍戰略投送能力的轉型跨越。”空軍“90後”飛行員、運-20機長陳思麒説。他所在部隊是首裝運-20的單位。列裝次年,陳思麒就如願進入運-20的改裝名單,成為當時團隊中最年輕的運-20飛行員。
-
青春沸騰在岩層深處——記“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崔道虎
大山深處,人跡罕至。岩層之下,戰鬥着一群最可愛的人,他們用凡人之軀托舉大國長劍,被譽為導彈“築巢人”。火箭軍某旅工程安裝技師、一級軍士長崔道虎,是他們中的普通一員。
-
網信先鋒何元智
“離基層越近我們越能了解官兵所需,離戰場越近我們越能知道怎麼才能打贏。”她説,“作為一名軍隊科研工作者,必須真正了解戰場需求。”她,就是信息支援部隊某研究所研究員何元智,一位矢志科研報國強國的網信先鋒。
-
人民軍醫向戰行——記“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李慧靈
艇上,一名皮膚黝黑、身材瘦削的女軍醫,衣服已被海水澆透。這樣的“巡診路”,對她而言是“家常便飯”——十餘年來,她的足跡遍佈這片海域的每一個島礁。她就是李慧靈——解放軍總醫院海南醫院熱帶醫學科主任。
-
八桂大地的“國門先鋒”——記“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謝亮
從國防科技大學畢業至今,謝亮用雙腳丈量了八桂大地千里陸海防,跑遍了廣西全區的界碑、哨所和陣地。地圖冊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標記,見證着一名新時代戍邊軍人的忠誠與擔當。
-
做聯合作戰指揮體系的“智慧大腦”——記“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王超
夜幕初垂,東部戰區某部作戰研究室燈火通明。匯報席上的高級工程師王超手持激光筆,講解着對於未來作戰動態的構想。“聯合作戰戰場信息環境錯綜複雜,我願成為穿透迷霧的那道光。”這句誓言始終激勵着王超前行。
-
讓軍事法學從課堂走向戰場——記“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傅達林
“我軍的軍事行動在哪,相應的法律保障就應延伸到哪。”透過一副無框眼鏡望向台下奮筆疾書的學員們,他的目光自信深邃。他,是國防大學政治學院西安校區教授傅達林,一位向戰而行的軍事法學教育先鋒。
-
三尺講&“播火者”——記“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傅婉娟
三尺講&,三十年堅守。在深耕思想政治教育一線的傅婉娟眼中,授課解惑的責任比天大:“一個老師給學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在信息時代,學生面對的是一片汪洋大海,老師就要幫助他們分流歸類、去偽提純、精準滴灌。”
-
壓不垮的“鐵肩膀”——記“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雷耀明
鐵一般的擔當和意志,源於鐵一般的信念。作為黨員,雷耀明説:“沒有黨組織培養,我不可能從一個農村孩子,成長為一名高級軍士。我要把組織給予的關愛,像陽光一樣傳遞給戰友、回饋給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