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風采丨青春沸騰在岩層深處——記“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崔道虎-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24 18:29:29
來源:新華網

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風采丨青春沸騰在岩層深處——記“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崔道虎

字體:

  新華社北京7月24日電 題:青春沸騰在岩層深處——記“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崔道虎

  新華社記者劉小紅

  火箭軍某旅工程安裝技師、一級軍士長崔道虎(右二)與營連幹部交流設備革新思路(資料照片)。新華社發(劉明松 攝)

  大山深處,人跡罕至。

  岩層之下,戰鬥着一群最可愛的人,他們用凡人之軀托舉大國長劍,被譽為導彈“築巢人”。

  火箭軍某旅工程安裝技師、一級軍士長崔道虎,是他們中的普通一員。

  “我想當發射導彈時那個按點火按鈕的人!”30年前,懷揣着夢想來到部隊後,他才發現,自己的崗位是建設陣地,為導彈“築巢”。

  雖然心裏有一絲失落,可他幹活從不含糊。“寧可身上掉層皮,決不讓導彈等陣地。”他把班長常説的這句話,刻在了心裏。再後來,寫進了入黨申請書裏。

  火箭軍某旅工程安裝技師、一級軍士長崔道虎進行施工操作(資料照片)。新華社發(劉明松 攝)

  30年間,崔道虎在岩層深處的導彈陣地,吃盡了所有的苦。

  比如,危險。

  帶電作業、高空作業風險大,砸傷、燙傷時有發生。泥石流、山體滑坡、山洪等自然災害,隨時威脅官兵們的生命安全。

  比如,時間。

  他們也有作息時間表,然而,在陣地奮戰的日子,從來分不清白天和黑夜。

  比如,忍耐。

  他們常年置身於高溫高濕、噪聲震耳的環境中,身體和心理的極限時刻面臨挑戰。

  30年裏,崔道虎先後在不同工種、多個崗位歷練,流過淚、受過傷,卻沒有一次想過放棄。

  “攻堅崔道虎,不怕攔路虎。”這句順口溜,是戰友們對他的褒獎。

  “崔班長善於從‘不可能’中發現點滴可能,從‘辦不到’中找出破解之道。”戰友們對他敬佩的同時也對他充滿了期待。

  “期待越多,責任越重。”崔道虎説。

  幾年前,一項工程首次引進某系統,安裝難度前所未有。

  他主動請纓,打起背囊,住進陣地,一門心思看圖紙、定方案、搞試驗,累了就瞇一會,鉚足勁兒要找個省時省力又高標準的新方法。

  經過2個月鏖戰,他探索總結出起吊新工法,確保數萬個螺絲精準落位零偏差,提前完工。

  衝鋒攻堅勇氣足,他和戰友們拿下一個又一個“攔路虎”。

  那年,崔道虎接到某設備安裝任務,面對10多噸重的“龐然大物”,他一遍遍推敲論證,摸索出新的安裝工法,僅用4個小時將設備安裝到位,創下紀錄。

  除了數十噸的“粗重活”,還有外科手術般的“精細活”。

  有一年,連隊首次安裝某設備,安裝工藝標準特別高,誤差要小於2毫米。

  經驗少、難度高,崔道虎絞盡腦汁研究對策,無數次在紙上寫寫畫畫,到現場反復驗證,探索出新的施工方法,解決了難題。

  “把每項工作做專、做精、做細、做實,就是我的責任。”崔道虎説。

  他三十年如一日,以“嚴實”為刻刀,去“雕琢”每項工程,詮釋了“施工零誤差、質量零缺陷”的嚴苛追求,構築起一座座精品國防工程。

  “道虎在哪?”面臨難題,這是連長、營長最愛問的話。“崔班長在不在?”危險面前,這是戰友們常説的話。每次面對急難險重任務,他總衝在前面,成為大家心目中的“定海神針”“救火隊長”。

  隨着施工經驗日益豐富,崔道虎深切體會到,發明新裝備,不僅能提高施工效率,還能降低勞動強度和安全風險。

  火箭軍某旅工程安裝技師、一級軍士長崔道虎(左)幫帶戰友查找排除設備故障(資料照片)。新華社發(劉明松 攝)

  前些年,鋼材除銹作業不僅要手工打磨,還有安全隱患,大家手持磨光機除銹,常被劃傷。

  “不能讓後來的戰友再吃同樣的苦。”崔道虎收集資料,反復實驗。不久,他研發出第一代除銹機,持續升級改造,又研發出自動除銹機。

  如今,改進升級的第四代“多功能自動除銹機”,不僅實現鋼材無死角除銹,還採用新型進料方式,大幅提升效率,獲國家專利。

  那一年,某國防工程迎來施工高峰,大批量某型號鋼板,需要打滿等距離孔。

  戰友們先用尺量,用筆畫,再一個個手動鑽孔。

  “太慢了!”望著堆積如山的鋼板,崔道虎急了:“這個環節‘卡脖子’,嚴重制約施工進度。”他反復摸索,成功研製出“鋼板自動衝孔機”,用時只有原來的十分之一。

  30年來,崔道虎先後參與30余項國防工程施工任務,取得數十項革新發明科研成果,改進創新5項工藝工法,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施工效率,獲得多項國家專利。

  30年來,崔道虎將親手建設的每一座陣地,都視為自己的“第二故鄉”,它們掩藏在一個個無名坐標中,被他珍藏在記憶深處,只能思戀,不能傾訴。

  30年來,大山換了一個又一個,陣地建了一座又一座。每一次,都是陣地建好了,他們走了,導彈才來。

  “從未見到導彈”成為他和戰友們永久的遺憾。但崔道虎説:“我無悔所付出的一切。”

  火箭軍某旅工程安裝技師、一級軍士長崔道虎在施工現場進行檢測(資料照片)。新華社發(劉明松 攝)

【糾錯】 【責任編輯:焦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