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風采丨用奮鬥書寫深藍人生——記“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馬少利-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22 15:12:25
來源:新華網

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風采丨用奮鬥書寫深藍人生——記“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馬少利

字體:

  新華社福州7月22日電 題:用奮鬥書寫深藍人生——記“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馬少利

  新華社記者李秉宣

  海軍資陽艦主炮區隊長馬少利(左二)向戰友演示專業工具使用方法(6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秉宣 攝

  儘管台下坐著的都是艦炮武器系統領域的一流專家,海軍資陽艦主炮區隊長馬少利介紹自己主持的科研項目時,仍胸有成竹。

  最終,某裝備技術革新項目獲得專家們一致認可,順利通過評審。

  那天,馬少利發了一條朋友圈:十年謀劃,三年準備,今天終成現實。

  這是他從軍27年又一個里程碑,也是這位海軍“兵專家”用奮鬥書寫深藍人生的縮影。

  馬少利的軍旅生涯,是從一艘排水量僅400噸的導彈護衛艇開始的。

  彼時,艇上主炮剛換裝新型指揮儀,因操作複雜命中率低,戰友們仍習慣用手動瞄準。

  “電動射擊為啥不用?”這個疑問讓馬少利“着了魔”。他軟磨硬泡要來原理圖,在戰位旁支起小馬扎,對着密密麻麻的線路圖一點點“啃”。

  圖紙被海風浸得發皺,他就用透明膠帶粘好;術語看不懂,就追着班長問。

  幾個月後實彈考核,他使用新型指揮儀,8發炮彈接連命中目標,大家記住馬少利這個名字的同時,開始改用新裝備。

  海軍資陽艦主炮區隊長馬少利(中)帶領戰友進行裝備檢視(6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秉宣 攝

  2015年海軍維修技能比武,馬少利要挑戰一型完全陌生的艦炮。

  兩個多月的時間裏,他在四五十攝氏度的甲板上練拆裝,手臂被燙出連片水泡;為搞懂一個射擊原理,反復給專家打電話。最終,他在6個項目中拿下3個滿分,從“門外漢”變成技術能手。

  “沒有什麼天賦,只有日復一日的努力。”馬少利説。

  如今每次實彈射擊,馬少利仿佛能感受到發射藥在炮膛內膨脹的細微震顫,能“看見”炮彈穿過氣流時彈道的微妙偏移。

  “炮就是我,我就是炮。”馬少利這樣形容這種感覺。

  他的電腦裏,存着27年來上萬發炮彈的射後分析數據:艦體搖擺幅度、發射藥膨脹速度、彈道受風影響角度……幾十萬條數據匯聚而成的經驗,成就了他實彈射擊時首發命中的精準。

  “竹子前4年只長3厘米,第5年卻能每天長30厘米。”馬少利常説,他的成長就像竹子——15萬字學習筆記是根係,幾十萬條數據是養分,扎根越深,拔節越猛。

  “光自己會不算本事,要帶領更多人能打勝仗。”2017年接裝新艦時,馬少利看著年輕戰友對着複雜裝備犯難,萌生了編教材的念頭。

  只有高中學歷的他,利用培訓和休假的時機,先後到院校和廠家學習,向教授專家、技術人員取真經。

  編寫《某型艦炮電氣原理與維修》時,他在器材艙搭起工作&,700多個日夜熬白了他的鬢角。

  教材出版那天,他收到海軍大連艦艇學院原教授汪德虎的短信:你把“天書”變成了“兵書”!

  這本教材後來被海軍作為統編教材推薦到各單位使用。

  腳步從未停歇。馬少利又帶領戰友拍出50多個教學微課,把“快速瞄星法”等絕活變成標準化流程,讓新兵掌握主炮操作的時間大大縮短。

  如今,單位槍炮專業的骨幹,大多都是他帶出來的兵,其中3人成長為高級軍士,30多人擔任班長、技師等職務,20多人榮立個人三等功。

  有一年某艦主炮故障,千里之外的戰友打來電話,他一步步指導,直至故障順利排除。“馬班長的本事,像主炮的火藥,能點燃一群人的戰鬥力。”戰友們説。

  從一個窮苦山村的農村娃成長為海軍一級軍士長,從高射機槍手到“艦炮兵王”,27年來,馬少利用奮鬥不斷書寫着自己的深藍人生。他説,這一切都是因為自己趕上了人民海軍跨越式發展的新時代。

  這是海軍資陽艦主炮區隊長馬少利(6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秉宣 攝

  海軍資陽艦主炮區隊長馬少利(左)帶領戰友開展戰位操演(6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秉宣 攝

【糾錯】 【責任編輯:成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