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工業邁向系統賦能新階段-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24 07:20:15
來源:經濟參考報

“人工智能+”工業邁向系統賦能新階段

字體:

  11月20日,中國信通院、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四方聯合編寫的《工業與AI融合應用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發布,提出了“新六化”工業發展趨勢和“三層五階八步”實施方法,為工業企業應用人工智能提供了可落地的實踐指導。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縱深推進的關鍵節點,《指南》的&&不僅是行業經驗的系統沉澱,更標誌着我國工業與AI融合已從“單點探索”邁向“系統賦能”的新階段。

  工業與AI的融合絕非簡單的技術疊加,而是生産力範式的根本性變革。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於海斌所言,AI不僅是一種工具,更是一種全新的生産力,它通過數據驅動、知識沉澱和智能決策,為工業賦予“感知、認知、決策”的能力,推動工業體系從“自動化”向“智能化”躍升。在中國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關鍵階段,工業與AI的深度融合意義尤為深遠。當前,中國工業發展正面臨多重挑戰,通過AI優化生産流程、提升能源效率、推動産品與服務創新,能夠有效推動工業發展由依賴“規模紅利”轉向“效率紅利”和“創新紅利”,為工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新動能。

  《指南》提出的工業“新六化”趨勢(即工業裝備數字化、工業網絡全連接、工控系統開放化、工業軟體雲化、工業數據價值化和工業智能普惠化),從六個維度構建了環環相扣的生態體系,為工業智能化繪製了清晰的價值圖譜。這一體系的精妙之處在於打破了技術壁壘與場景割裂:裝備數字化提供數據源頭,網絡全連接保障數據流轉,工控系統開放化打通應用通道,工業軟體雲化降低使用門檻,最終通過數據價值化實現增值,以智能普惠化讓中小企業共享紅利。中國信通院院長余曉暉認為,人工智能為製造業注入了新動能,製造業也將為智能技術提供豐富的場景,形成以智能應用引領生産力提升、生産力提升反哺人工智能創新的雙向賦能模式與重大産業機遇。

  更為重要的是,工業與AI融合的方法論讓工業智能化從願景走向現實。《指南》提出的“三層五階八步”方法,源自華為20餘年的數字化轉型實踐,其核心在於構建AI原生思維。華為常務董事、華為雲CEO張平安認為,企業要在智能時代抓住機遇,用AI構築自身的領先優勢,就要重新思考和設計企業流程:第一,構建多元算力、彈性、高效的AI原生雲基礎設施;第二,構建以知識為中心的數據底座;第三,構建多模態、多尺寸的模型。這一方法論直指企業轉型的核心癥結:不少企業雖有智能化意願,卻陷入“重技術輕架構”的誤區。事實上,工業AI的價值釋放並非依賴單點技術突破,而是通過雲原生架構實現算力彈性調度,通過知識沉澱讓數據轉化為決策能力,這種系統性重構才是智能化轉型的關鍵。

  當前,“人工智能+”工業正處於從單點應用向深度賦能演進的關鍵期,未來5-10年將迎來價值釋放的爆發期。《指南》不僅為企業提供了可複製的實踐模板,更向行業傳遞了明確信號:工業智能化不是少數巨頭的“專利”,而是所有企業均可參與的時代浪潮。當“新六化”趨勢逐步落地,AI原生思維深入人心,我國工業必將徹底擺脫“規模依賴”,在效率提升與創新突破中實現高質量發展,為新型工業化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糾錯】 【責任編輯:冉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