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丨巴西貝倫氣候大會上的中國聲音-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22 15:36:01
來源:新華網

國際觀察丨巴西貝倫氣候大會上的中國聲音

字體:

  新華社巴西貝倫11月21日電 題:巴西貝倫氣候大會上的中國聲音

  新華社記者周永穗 趙焱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COP30)閉幕在即。美國缺席,歐洲和加拿大顧慮重重,單邊主義抬頭與地緣政治緊張加劇給全球氣候治理合作帶來挑戰……大會能否達成共識仍未知,但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儘管面臨資金和技術方面的巨大挑戰,全球南方國家堅持在能源轉型道路上穩步前行,大會上的中國聲音獲得眾多與會嘉賓的認可和支持。

  2025年11月10日,在巴西貝倫,人們參加COP30“中國角”系列邊會的首場邊會。當地時間10日上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COP30)“中國角”系列邊會在巴西貝倫拉開序幕,首場邊會聚焦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實踐。新華社發(克勞迪婭·馬爾提尼攝)

  堅持綠色低碳轉型不動搖

  今年是《巴黎協定》簽署十周年,也是中國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第五年。長期以來,中國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國家,堅持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堅定推進“雙碳”目標。

  漫步大會國家館區,“中國角”每日高朋滿座,是大會的“強力磁場”和與會代表的熱門“打卡地”。從用再生電路板與退役鋰電池鋁材製作的桌椅,到稻殼製作的可降解水杯和紙制茶几,處處細節體現出綠色低碳理念。

  聯合國秘書長氣候行動特別顧問塞爾溫·哈特在“中國角”系列邊會開幕式上回憶2010年第一次到訪中國的情景時&&,15年間中國不僅加速了清潔能源發展,還向世界展示了清潔能源如何真正改變人們的生活。他相信,中國在綠色轉型道路上的領導力將發揮關鍵作用。

  近年來,中國秉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加快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産業鏈,新産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三新”經濟佔GDP的比重超過18%,綠色低碳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

  推動全球綠色低碳發展是解決氣候危機的明確路徑。雖然國際形勢動蕩不安,但綠色轉型大勢已不可逆轉。綠色低碳發展是能夠統籌兼顧環境保護、經濟增長、民生保障等多重目標的發展路徑,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英格·安德森對中國在能源轉型和碳排放管理方面的努力提出肯定。儘管各國資源能源稟賦不同,綠色低碳轉型的基礎、面臨的困難不同,但我們應該堅定轉型信心不動搖、行動不停止、力度不減弱,共同邁向更加綠色低碳的未來。

  2025年11月12日在巴西貝倫拍攝的“推動綠色創新合作 共建綠色絲綢之路”高級別邊會現場。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COP30)期間,“推動綠色創新合作 共建綠色絲綢之路”高級別邊會12日在“中國角”舉行。 新華社記者王天聰攝

  落實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 推動全球綠色轉型

  中國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會上&&,氣候變化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嚴峻挑戰,需要國際社會攜手同心、共同應對。當前,全球南方國家面臨發展經濟、消除貧困、保護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等多重困難。面對個別國家“退群”等干擾因素帶來的全球氣候治理逆風,中國必須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深化團結協作。在此背景下,加強南南合作對於推動全球氣候治理進程、全面落實《公約》及其《巴黎協定》具有關鍵意義。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劉振民指出,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趨多趨重,地緣政治衝突加劇、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盛行、美國再次退出《巴黎協定》等諸多挑戰疊加,全球氣候治理面臨着很大的不確定性。

  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在促進全球能源和産業綠色低碳轉型上貢獻卓著。2016年以來,中國提供並動員項目資金超過1770億元人民幣,有力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中國推動全球風電和光伏發電成本分別下降超60%和80%,創造了全球可再生能源領域46%的工作崗位。2024年,中國出口的風電光伏産品累計為其他國家減少碳排放超10億噸。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總幹事弗朗切斯科·拉卡梅拉&&,全球能源轉型已從共識走向行動,中國建成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體系,持續加大能源基礎建設投資,提升能源系統數字化、智能化水平,為全球提供了可借鑒的轉型樣本。

  2025年11月4日,在巴西北部帕拉州貝倫市,行人從貝倫城市公園外《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COP30)的標識前經過。 新華社發(盧西奧·塔沃拉攝)

 深化全球綠色發展合作

  氣候變化挑戰日益嚴峻,更加需要世界各國團結合作,攜手應對。中國始終致力於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攜手其他發展中國家共同應對氣候挑戰、分享綠色發展成果。

  截至2025年10月底,中國已與43個發展中國家簽署55份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諒解備忘錄,累計實施300多期能力建設項目,為120余個發展中國家提供1萬餘人次培訓名額。

  《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西蒙·斯蒂爾&&,中國理念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可以在中國的“雙碳”目標中看到這種精神,也能在其可再生能源領域的領導地位中感受到這一願景的實踐。如今,氣候行動已不僅是環境議題,它同時關乎經濟、社會和地方治理,唯有真正的合作才能帶來國家之間的共贏與世界的可持續未來。                 

  中國代表團團長、生態環境部副部長李高&&,作為世界綠色發展的堅定行動派、重要貢獻者,中國始終堅持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建設性參與氣候變化多邊進程,同各方一道,切實履行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各盡所能、團結協作,為共建清潔、美麗、可持續的世界注入智慧與力量。

  中國以開放的姿態、創新的形式和真誠的合作告訴世界:中國不僅是氣候行動的踐行者,更是全球綠色發展的推動者。中國聲音正在響徹世界舞&。

【糾錯】 【責任編輯: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