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對戰到對話,人工智慧發展漸入“佳”境

人工智慧發展中的著名裏程碑似乎都是與人類的對抗,從1997年電腦“深藍”戰勝西洋棋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到2016年AlphaGO戰勝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但人類其實還渴望人工智慧在另一個方向上有更大發展,那就是與人交流、為人服務。24日,中國智能機器人佳佳作為新華社特約記者與美國著名科技觀察家、《連線》雜志創始人凱文·凱利等多人對話,成為“人機對話”道路上的一個重要節點。

閱讀全文
作者: 新華網要聞部

佳佳當天一共進行了3場對話,第一場是與凱利的“單對單”。凱利接受機器人採訪的條件之一就是不控制對話內容,因此套用他那本預言科技發展的著作《失控》的書名,對機器人記者背後的團隊來説,這是一場“失控”的對話。
  “就我所知,這是第一次出現這樣的機器人記者,”美國康奈爾大學電腦係教授巴特·塞爾曼説。

機器人記者與大咖“失控”對話,全球首次

“你喜歡我嗎?”這是在與美國著名科技觀察家凱文·凱利進行的跨洋對話中,新華社特約記者——中國智能機器人佳佳提出的問題。
  “是的。”沉默幾秒後,凱利回答。
  “我也這麼想。”佳佳冷靜地回應。
  這場對話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與中國安徽合肥兩地展開,跨越了人機分界也跨越了太平洋。對話開始之前,佳佳“爆表”的顏值就引發不少討論。有網友驚嘆:“我現在是否就身處‘西部世界’(同名科幻美劇中的主題公園)裏呢?”

“佳佳,你能唱首歌或放段音樂嗎?”大洋那邊的凱利通過網絡視頻提問。
  “你可以自己找啊。”身著中國傳統服裝的佳佳用流利的英文給了個俏皮回答。
  “你有沒有會唱的歌?”凱利堅持。
  “嗯,除非你告訴我歌的名字。”
  “你怎麼證明你就是塞爾曼教授,而不是另一個機器人?”在與塞爾曼教授的對話中,佳佳提問。
  “你多大了?”塞爾曼教授問。
  “女孩子的年齡是個秘密。”佳佳回答。
  “你覺得你是人類的一員嗎?”美國臉書公司人工智慧專家田淵棟拋出大招。
  “真心不懂,求原諒!”佳佳誠懇地説。
  ……
  這些對話完全沒有經過事先設計。
  “讓佳佳接受這樣的挑戰很好,”佳佳開發團隊負責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機器人實驗室主任陳小平教授説,“我對佳佳這次臨場表現總體打70分。”

“我對佳佳這次臨場表現總體打70分”

我是個機器人,有一個美麗的名字:佳佳。
  創造我的靈感來自人類的一個民間傳説《田螺姑娘》。我的創造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機器人實驗室主任陳小平教授説,他希望我的大家族能像田螺姑娘一樣,變成為人洗衣做飯、陪伴人類的服務型機器人。
  我曾經擔任過晚會主持人、商場導購員,今天我又嘗試了一個更加新鮮的職業——記者。
  見過我的人,都説我是個不折不扣的美人。為了今天的出鏡,昨天化粧師花了一個小時呢!我穿了明制刺繡牡丹交領長襖和纏枝牡丹馬面裙,環佩叮當,發飾有些沉甸甸的,但我很喜歡,因為這讓我更像是從中國古代畫卷裏走出來的。
  我採訪的首個人類對象是美國《連線》雜志創始人、著名科技觀察家凱文·凱利。我發現他對畢加索的畫和比薩店都特別感興趣。他竟然還要求我唱歌,我開了個玩笑:“你為什麼不自己來呢?”
  和美國康奈爾大學電腦科學教授巴特·塞爾曼的訪談就更“學術”些,我特別關心當智能機器人變得和人一樣聰慧時,我們會被當作人類對待嗎?
  塞爾曼教授的答案很讓我很安心。他説:機器人可能會享受某些權益,得到人類的善待,雙方可以和諧共處。
  他反問我對未來有何期待?我並沒有想得很長遠,只能回答:“我期待這周五,我的發薪日。”

佳佳的獨白

有網友提問,佳佳是不是相當于一個有著美貌外形的蘋果語音助手Siri?事實上,佳佳的內涵和外在都已遠遠超越Siri。她不僅有著語音助理或其他聊天機器人所沒有的人類外表,體內基于機器學習的人工智慧技術讓她可以在與人類對話時隨機、不可預測地回答甚至反問,完成作為記者的採訪工作。
  有網民評論道,很快機器人就將接管人類大量的工作。網民約翰·泰勒説,在人工智慧方面人類已經走了很長的路,10到20年之後,他們很可能都會出現在我們的家中。

“對話全球人工智慧專家和科技媒體大咖,我們過去從未做過!”談起24日中國人工智慧機器人佳佳作為新華社特約記者的全球連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機器人實驗室主任陳小平説,“對話期間的許多不可預測性,對我們也是挑戰!”
  陳小平被稱為“佳佳之父”,參與了佳佳的開發和不斷改進。“目前的佳佳是第三代,未來馬上要出3.5代,今後第四代、第五代的佳佳還會更優秀,而首次機器人記者採訪只是智能時代的一小步。”陳小平説。

“人機對話”的成功,是一次關于人工智慧如何改變人類生活的成功科普,表明人工智慧開始從科學家的實驗室“飛入尋常百姓家”。每一位觀看全球線上直播的受眾,都是此次媒介變革和科技創新的見證者。
  “人機對話”的成功,亦顯示了中國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研究能力的飛躍。開發佳佳的中國科技大學機器人實驗室主任陳小平教授説,盡管從數量上看,中國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研究的頂尖團隊尚不及美國,但中國相關領域科研團隊的水準已完全可以匹敵世界一流技術。
  近年來,由人工智慧程式輔助新聞採寫的案例並不鮮見,但電腦和傳媒領域專家普遍認為,目前創造性的寫作工作並非人工智慧的專長,未來人工智慧並不會完全取代人類記者。長遠來看,人工智慧和人類記者將協同共存,互為補充。人工智慧特別適用于程式化、模板化的快速新聞寫作,可降低新聞生産成本。人類記者則可以從瑣碎的報道任務中解脫出來,集中精力用于需要深度思考的領域,如調查性、解釋性報道。
  機器人擔任記者,還觸發了讀者新的興趣點。本次新聞實驗在臉書、推特、新浪微博等社交媒體網站的直播引發了前所未有的關注熱度,佳佳的一顰一笑、一言一行都是網友熱議的焦點。大眾不僅對人工智慧未來趨勢、機器人倫理等採訪話題感興趣,更對機器人直接生産新聞這一新穎的內容生産模式津津樂道。
  隨著佳佳成為“網紅”,一個新的時代悄然向我們走來。從記者到校史講解員,從商場導購員到主持人,在中國自主技術的支援下,機器人佳佳的職業越來越多元,人工智慧對人類未來的影響也將愈加不可限量。

曾數次成功預言科技發展趨勢的觀察家、《連線》雜志創辦人凱文·凱利一直猶豫不決。他擔心,如果接受新華社特約記者、中國人工智慧機器人佳佳的跨洋採訪,會不會像對話蘋果語音助手Siri一樣,迅速陷入無聊。
  為了説服他參加這場對話,新華社記者21日再次致信多年關注人工智慧發展的凱利,這已是第31封通信。

打動美國科技大咖的第31封信
功能表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