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張曉剛在回應“山東艦首次在完成遠海長航後未返回駐地”的相關問題時&&,這是根據年度訓練計劃作出的例行性安排。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軍事專家認為,這表明山東艦可以在任意地點來彰顯其戰鬥力和保障力。
台灣防務部門此前稱,山東艦航母編隊11月8日下午穿航台灣海峽由南向北航行,9日上午經台灣北部海域持續朝北航行。島內有媒體分析稱,“這是山東艦首次在完成遠海長航後,並未返回駐地,反而進入台灣海峽,繼續執行繞&航訓”。另據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的消息,在10月28日至11月5日的9天裏,山東艦在西太平洋進行艦載機起降訓練,其中艦載戰鬥機進行了約420次、直升機進行了約150次,總計約570次起降,11月6日山東艦駛向南海。這是山東艦在西太平洋組織的第三次遠海訓練,日本防衛省首次發布消息是在今年4月份,第二次是9月份。
16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張曉剛回應稱,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組織山東艦編隊赴相關海域進行訓練,旨在錘煉提高航母編隊體系作戰能力,提升官兵技戰術水平,進一步增強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能力。需要指出的是,這是根據年度訓練計劃作出的例行性安排,符合國際法和國際實踐,中國軍隊將常態組織類似演訓活動。
軍事專家宋忠平1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山東艦從西太平洋到南海沒有休整,直接過航台灣海峽北上,這表明山東艦可以在任意地點來彰顯其戰鬥力和保障力,“山東艦是我們的第一艘國産航母,其本身也具有實驗&&的屬性。比如跨多個海區連續展開訓練,以此進行技術驗證,觀察在大負荷、高強度的狀態下,山東艦實際作戰能力和保障能力究竟如何。這種技術驗證不僅僅是對艦員的極限考驗,對裝備本身也是一種極限考驗,同時可以為未來航空母艦研製、發展、服役積累更多的數據。”
對於國防部發布的消息中提及“旨在錘煉提高航母編隊體系作戰能力,提升官兵技戰術水平,進一步增強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能力”,宋忠平&&,這表明無論是在西太、南海還是北海,山東艦需要展開的訓練內容都是貼近實戰的,包括航母編隊的戰鬥力、保障力以及編隊之間的協同作戰能力等,“從最近一次日本防衛省發布的飛行數據可以看到,山東艦的戰鬥力和打擊能力在不斷增強,這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指標的就是航母艦載機的起降次數不斷增加。而未來,隨着山東艦能力的提高以及對複雜氣象條件的進一步適應,我們也會盡可能讓航母按照最大負荷來展開訓練,山東艦戰鬥力還有望進一步提高。”
宋忠平進一步分析&&,中國即將擁有第三個航母戰鬥群,目前已經積累了一些經驗,可以較好地將兩個航母戰鬥群配合使用,但在擁有多個航母戰鬥群後,該如何高效配合,還需要不斷摸索和總結,最終能夠駕輕就熟地使用航母裝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