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標構建珠寶玉石行業誠信“數字基石”-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24 09:29:35
來源:消費日報

國標構建珠寶玉石行業誠信“數字基石”

字體:

“以前買翡翠靠‘眼力’,現在掃二維碼就能看到産地、檢測報告,心裏踏實多了。” 在某珠寶門店,消費者李女士展示的翡翠吊墜吊牌上,一串編碼暗藏着産品的 “數字身份證”。 這背後,是GB/T 28748-2012《珠寶玉石飾品産品元數據》國家標準,落地十餘年帶來的消費變革。記者走訪市場發現,隨着數字化技術與國標融合加深,溯源透明、品質可驗、交易可信三大消費熱點正推動珠寶行業進入 “數據信任時代”。

  該項國家標準由全國珠寶玉石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298)歸口,主管部門為自然資源部,主要起草單位包括自然資源部珠寶玉石首飾管理中心、深圳市華商世紀科貿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國家首飾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深圳中金黃金創意有限公司、深圳市寶怡珠寶首飾有限公司、深圳市千禧之星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深圳市甘露珠寶首飾有限公司、深圳市星光達珠寶首飾實業有限公司。

  珠寶玉石的原料産地是否“正宗”是長期困擾消費者的一個難題,而國標中“溯源信息元數據” 模塊則直接給出了解決方案。該標準明確要求元數據需涵蓋原料産地、開採時間、加工企業、流通環節等核心要素,為珠寶構建 “從礦山到櫃&” 的全生命周期檔案。

  目前,市場實踐已初見成效。在綠松石交易市場,區塊鏈技術與國標元數據的結合讓産地造假無處遁形。不少商家會按國標要求採集原石産地經緯度、礦口編號等數據,上鏈後信息不可篡改,消費者掃碼就能追溯全程。數據顯示,採用該模式的商家,融資成功率提升40%,假貨投訴量下降90%。在高端市場,經標準化溯源認證的哥倫比亞祖母綠,在國際拍賣中溢價率達28%—35%,印證了溯源元數據的商業價值。

  國標“質量信息元數據”要求標注檢測機構資質、質量等級、瑕疵描述等關鍵信息,而AI技術正讓這些數據更精準、易讀。

  傳統鑒定中,小顆粒寶石(<0.5ct)檢測準確率僅68%,如今通過多模態AI鑒定&&,結合光譜、熒光特性等元數據建模,準確率已提升至92%。在不少珠寶銷售場景中,商家會將國標要求的4C參數(重量、顏色、凈度、切工)等元數據與智能芯片綁定,通過AI系統實時校驗。消費者只需在門店終端掃描,就能看到權威檢測機構出具的數字化報告,連鑽石內部包裹體位置都清晰標注。這種 “數據可視化” 模式,普遍帶動商家市佔率提升15%左右,客單價增長18%。

  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專家指出:“國標為品質數據設定了‘底線’,AI 則讓數據‘活’起來,雙重保障消費者知情權。”

  隨着直播帶貨等線上銷售渠道興起,“貨不對板”成為珠寶玉石首飾消費中的投訴焦點,有報告指出,線上珠寶退貨率是實體店的4倍多。而國標“交易信息元數據”要求的材質成分、重量單位、售後服務等規範,正成為破解這一痛點的關鍵。

  線上珠寶銷售中,部分商家會整合國標元數據與客戶管理系統,實現線上線下信息同步。消費者在直播間看到的“18K金鑲嵌藍寶石吊墜”,其金含量91.6%、寶石重量0.3ct等數據均嚴格遵循國標標注,且支持收貨後通過官方&&核驗檢測報告編號。採用該模式後,商家線上復購率普遍提升35%以上,退貨率下降22%。業內正在探索的 AR鑒定工具更值得期待,借助手機光譜傳感器,消費者可現場比對實物與國標元數據的光譜特徵,預計2025年該技術普及率將突破60%。

  “GB/T 28748-2012的核心價值,在於為珠寶行業建立了統一的‘信息語言’。”業內人士指出,該標準實施後,不僅降低了企業數據交互成本,更通過強制規範材質、重量等基礎元數據,從源頭遏制了“以次充好”。隨着區塊鏈、AI等技術與國標深度融合,“一粒一ID”的數字孿生生態正在形成,消費者將獲得更全面的信息保障。未來,標準化元數據將逐漸從“企業選擇”變為“行業剛需”,持續護航珠寶消費升級。(記者 賈淘文)

【糾錯】 【責任編輯:楊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