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5日,第3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現場。新華網記者 鐘奕 攝
新華網廈門11月16日電(劉默涵)鷺島廈門,星光熠熠。11月15日晚,第3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在廈門舉行。青年演員易烊千璽憑藉在電影《小小的我》中對腦癱患者“劉春和”一角的深刻塑造,成功摘得最佳男主角獎。24歲的他,也成為金雞獎設立以來最年輕的“最佳男主角”。
從易烊千璽到更多年輕影人,他們正以紮實的創作,為中國電影注入新鮮血液,也向世界展現着中國影視新生代接續傳統、勇於開拓的青春風貌。
新生代叩響行業之門
電影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不僅承載着藝術表達的使命,更肩負着傳遞時代精神、講好中國故事的重任。
本屆金雞獎成為新生代演員實力的一次集中展現。多年來,中國文聯與中國影協始終助力青年電影人打破創作框架,用鏡頭呈現時代的精神圖景。這一培育成效在今年的金雞國産電影展上同樣得到彰顯。
青年導演王通的《長夜將盡》斬獲本屆金雞國産電影展“最受觀眾期待故事片”獎,該片聚焦老齡化社會中的生命與死亡議題,構建了一個充滿張力的懸疑故事。
“我們從開篇第一幀到收官最後一幀,全片拍攝所使用的電影設備均為中國製造。”王通説,選擇國産設備既是對本土電影工業實力的信任,更期待讓中國製造的光影力量綻放更多光彩。

青年導演王通的《長夜將盡》斬獲本屆金雞國産電影展“最受觀眾期待故事片”獎。這是頒獎現場。新華網 劉默涵 攝
這份創作初心背後,凸顯了新生代影人對行業發展的責任與擔當。今年的影展上,《老蔡的奧德賽》以素人出演展現鄉村現狀與藝術理想的碰撞,《翠湖》以細膩手法講述昆明三代人悲歡離合併獲多項大獎,此外還有多部聚焦多元現實議題的新作。這些作品同樣體現了青年創作者對社會的關注,也展現了國産電影工業在題材探索與技術應用上的進步。
“金雞國産電影展是一個可以讓作品説話,讓才華被看到的珍貴窗口,它既是老一輩電影人的囑託,也是年輕影人們展現銳氣與夢想的舞&。”《長夜將盡》的主演萬茜説。
全鏈條托舉青年成長
電影産業的生命力始終與市場緊密相連。2025年金雞百花電影節以産業賦能為核心,為青年電影人鋪就了從創意萌發到市場落地的完整路徑。
在本屆電影節電影市場啟動儀式上,177個産業項目集中落地廈門,總簽約額達318.6億元,其中青年影人創業項目、IP衍生開發、“電影+文旅”融合項目佔比顯著,既體現了市場對新生力量的高度關注,也展現了電影産業與多元領域融合的廣闊前景。

11月11日,2025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電影市場啟動儀式上,廈門文化影視産業項目集中簽約。這是簽約儀式現場。新華網 劉默涵 攝
作為發掘華語電影新生力量的核心&&,第七屆金雞電影創投大會持續發力,以“全鏈條培育”為目標設立三大單元。主單元共收到1087個有效項目報名,經過多輪嚴格評審,15個優秀項目脫穎而&&圍終極路演。
廈門本土影片《南方蝶道》尤為亮眼,這部以廈門為敘事載體、橫跨30年的作品,借“羅生門”式敘事拆解兩代女性的情感困境與救贖之路,傳遞“承認不被愛即走向自由”的深刻思考,兼具地域文化特色與情感共鳴點。
在《南方蝶道》編劇、導演謝寶桔看來,金雞創投賦予了創作者獨特的資源,“全流程都高度專業化、人性化,給年輕人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舞&”。
“在這個舞&上,我們能讓更廣闊的世界聽到青年影人的聲音,這種與市場直接對話的機會,是推動作品從‘創意’走向‘落地’的關鍵。”《南方蝶道》導演、製片廖威凱補充道。
為打通教育、創作、市場之間的銜接通道,金雞創投“高校聯盟學子計劃”在著名導演、廈門大學電影學院院長黃建新的發起下,聯合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等八大影視專業院校,通過“雙渠道選拔”機制挖掘青年人才。

11月12日,2025年金雞報曉儀式暨國貿之夜現場。新華網 劉默涵 攝
今年,浙江傳媒學院學生創作的《南方驟雨》斬獲“高校聯盟學子計劃”優勝作品三等獎,成為校園創意對接市場的一道鮮活案例。
“官方扶持的核心價值,在於為年輕人創造‘真誠表達’的土壤,讓創意從校園萌芽,在産業中生長。”浙江傳媒學院華策電影學院副院長、導演系主任陳淘説。
從産業項目的集中落地,到創投大會對新生力量的發掘,再到高校計劃對未來人才的培育,2025年金雞百花電影節以“全鏈條賦能”的模式,讓電影産業與市場需求深度綁定。
“電影的未來,藏在産業界與教育界的協同裏。”黃建新&&,金雞與高校聯盟的攜手,既為青年創作者搭建了對接市場的橋梁,更在為中國電影夯實人才根基,讓産業發展既有當下活力,更有長遠潛力。
“傳幫帶”護航行業未來
當今時代,電影早已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方式,它宛如一座橋梁,跨越地域與文化的界限,連接着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人們。
在推動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中國文聯與中國影協為青年電影人保駕護航,推動電影精神在代際傳承中不斷延續。
2025年是中國電影誕生120周年。本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策劃了金雞·鼓浪嶼論壇、學術論壇、編導演論壇等論壇活動,舉辦中國電影誕生120周年座談會,為青年影人搭建了與行業頂尖力量對話的&&。
行業前輩“傳幫帶”溫暖有力。今年,陳凱歌帶來年度演講,與張冀探討“中國電影與時代敘述”;三獲金雞獎最佳導演的楊亞洲開設電影藝術分享課;匈牙利導演伊爾蒂科·茵葉蒂、日本製作人川村元氣等人的大師課,更讓青年創作者獲取全球視野。

11月11日,2025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在廈門開幕。新華網記者 鐘奕 攝
這份力量也體現在金雞獎榮譽中。第38屆金雞獎上,高朋憑首部長片《老槍》摘得最佳導演處女作獎。該片成長離不開“青蔥計劃”,這個由國家電影局指導、中國電影導演協會主辦的青年導演扶持&&。
“每個創作環節都有頂尖前輩引路,讓我獲益匪淺。”導演高朋説。
站在中國電影誕生120周年、世界電影誕生130周年的歷史節點,中國電影新力量正依託創作突破、産業支撐與代際傳承,在光影世界中書寫時代故事。
在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電影劇作教研室主任楊蕊看來,中國電影兼具百年積澱的“古老”與産業轉型的“年輕”,形成了獨特的表達優勢。
“在青年創作者身後,有一群人在撐着你往前走。我們熱愛電影,會繼續用電影記錄時間,保留真誠,傳遞情感。”導演戴墨説。
隨着更多青年影人在舞&上嶄露鋒芒,中國電影必將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穩步前行,向世界講述更精彩的中國故事。
西班牙The Slate電影基金負責人佩德羅·巴巴迪略認為,金雞獎是世界電影産業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獎項,可以直觀了解到中國電影産業現在的狀況,“未來,我們想通過合拍電影,與中國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加強互動&&”。
“這些年來,中國電影變得越來越精良。我期待有一天有更多的中國電影能出口到海外,獲得更好、更大的發行。”法國製片人娜塔莎·德維萊爾&&。

11月12日,2025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電影工作者走基層惠民活動在廈門舉行。這是參加活動的電影工作者共同合影留念。新華網記者 鐘奕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