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河上的競技場,黃浦江畔的“健身房”
新華社上海10月30日電(記者許東遠)一聲聲有節奏的吶喊,強勁的肌肉帶動船槳,在水面上拍起層層水花,往日“文靜”的蘇州河頓時變得活力滿滿。近日,2022上海賽艇公開賽在蘇州河開槳。未來,“上艇”將繼續推動上海建設全球著名體育城市,助力上海提升世界影響力。

艇力“重燃” 母親河再續“百年之約”
上海開展賽艇運動已有百年歷史。如今,“一江一河”濱水公共空間貫通和品質提升,為“上艇”的舉辦提供了一個良好載體。“上艇”不僅是一項體育賽事,更是城市發展與河道治理成績的一個絕佳展示窗口。
此次兩天的比賽設置了4.2公里追逐賽和500米城市衝刺賽。本次賽事共吸引來自專業組、高校組和俱樂部組的40余支八人艇隊伍,以及來自俱樂部組別的10余名單人艇運動員參賽。

新華社記者丁汀 攝
“看著年輕人在劃,感覺自己都變年輕了。”上海市民呂青國&&,自己經常在蘇州河邊散步。“現在蘇州河干凈了,加上賽艇運動,氣氛一下就活躍了起來。”

新華社記者丁汀 攝
“上海賽艇公開賽不僅彰顯了蘇州河兩岸的新面貌,也讓賽艇這項運動更加接近廣大市民。”上海東浩蘭生賽事管理公司總經理朱駿煒&&,未來將對標世界著名的賽艇賽事,體現上海這座城市的變化與魅力。
“一江一河”旁有“城市會客廳”更有市民“健身房”
黃浦江、蘇州河承載着上海這座城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從昔日的“工業銹帶”,到如今的“生活秀帶”“發展秀帶”,“一江一河”黃浦段濱水空間發生了巨變。上海市黃浦區是同時擁有“一江一河”的城區,黃浦濱江岸線和蘇州河南岸濱河黃浦段岸線,呈現兩翼齊飛之勢。分佈其間的眾多城市公共客廳,為市民游客打造了一個個休憩場景,成了上海耳目一新的新地標。

在黃浦江、蘇州河兩岸濱水公共空間的綜合開發建設中,上海正逐步打造“一江一河”健康公共空間,探索大城市景觀空間與健康元素相融合新模式。近年來,“上海杯”諾卡拉帆船賽、蘇州河龍舟賽、蘇州河國際皮划艇馬拉松賽、蘇州河賽艇公開賽等一批精品賽事依託“一江一河”成功舉辦,不斷彰顯着上海的發展活力。
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黃浦江蘇州河發展協調處處長趙炅&&,借助賽艇公開賽的舉辦,上海將持續完善“一江一河”健康公共空間,優化布局慢行系統和各類健康健身設施,讓市民體驗家門口的“生活秀帶”,讓市民在80多公里的城市濱水空間和綠色生態中開展全民健身、享受健康生活,彰顯“健康上海行動”引領新風尚的價值。
線上線下結合,高校賽艇有點“火”
賽艇運動與高校有着不解之緣。清晨5點30分,當校園還在睡夢中,就有賽艇人穿上了運動服,在校園的河道內掀起滔滔尾浪。得益於同濟大學完善的訓練基礎條件,同濟世聯行賽艇會在多方共同支持下於2017年成立,目前已有150名左右的成員。

“這是一項集體項目,每個人狀態的變化都會影響一條艇的速度和穩定性。”同濟大學世聯行賽艇隊教練周意男介紹,學生一開始不習慣早晨五點半的訓練,但慢慢地,大家開始喜歡上這樣的生活方式,早起訓練後,一天的學習和生活狀態都很好。“學生們也在賽艇運動中漸漸學會了如何一起克服所遇到的問題,參加比賽也培養了他們的拼搏精神。”周意男説。

2021年,高校賽艇隊參加“上艇”比賽,很好地展現了當代中國大學生團結進取、同舟共濟的精神。今年賽事設置了一套多元的高校比賽機制。高校比賽總成績將由線上賽艇預賽成績、賽艇文化推廣成績和線下比賽成績組成。
線上賽艇預賽將虛擬場景技術融入賽艇運動中,而在賽艇文化推廣活動中,高校學子通過發布本校備戰宣言及加油視頻,講述隊伍備賽的故事以及對賽艇運動的熱愛,為自己學校的隊伍助力。
在獲得男子八人單槳有舵手(高校組)4.2公里追逐賽冠軍後,上海海洋大學賽艇隊隊長胡惠銘&&,“拿到冠軍,我們大家都很受鼓舞,在家門口,在這麼優美的環境裏比賽,非常興奮,也很幸福。”
上海市體育局副局長羅文樺&&,希望通過承辦更多的頂級賽事,能夠讓更多身邊的群眾關注到類似賽艇這樣的項目,並能夠親身參與,在享受運動的同時增強體質,享受生活。
視頻:許東遠 狄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