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禦極端高溫,上海米“八月香”試出增産新方向

昨天開鐮的“八月香”節水抗旱稻。
剛過立秋,金山區廊下鎮南陸村的節水抗旱稻稻田裏已是金黃一片。昨天一早,“八月香”滬郊第一鐮在這裡啟動收割。“八月香”是滬上最早批量上市的新米,由上海市農業科學院農業生物基因中心為上海人“獨家訂制”。
日常餐桌上的大米主要是秈稻和粳稻兩個品種。去年,“八月香”受到市民熱捧,今年,“八月香”試種了七個粳型新品種,也將於本月底開鐮,後續將開展評比選出其中最優品種,計劃明年投入生産。隨着“八月香”的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上海人吃“上海米”有望成為常態。
超40℃高溫破紀錄,“八月香”扛住了
今年夏天,上海頻頻“熱”出新紀錄,超過40℃的極端高溫天氣已達6天。研究表明,平均氣溫每升高1℃,會造成水稻等糧食作物3%-8%左右的減産;38℃及以上高溫天如持續十多天,常規水稻的結實率就會下降至10%以下;氣溫超過43℃,水稻的雄蕊就會“絕精”……
今年培育的“八月香”粳稻新品種能否扛住這波高溫?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研究員余新橋也曾放心不下。好在,這些新品種沒有讓他失望,距離開鐮10多天,稻穗仍然枝型完整、穗粒飽滿,結實率保持在90%以上。
為何“八月香”粳稻能久經“烤”驗?原來,作為節水抗旱稻的一個品種,“八月香”粳稻繼承了旱稻家族“吃水少”、耐高溫的特點。來自田間的數據表明,節水抗旱稻的用水量比常規水稻減少50%以上,農藥、化肥使用量減少50%以上。只要保證灌溉三次“跑馬水”,畝産量就能保證600公斤以上。
生育期提早50天,田地可多收一茬作物
4月底到5月初播種,8月中下旬就能收穫上市,“八月香”在上海的生育期只有105天左右,比上海常規粳稻足足提早了約50天。儘管生長期短,但口感軟糯、風味佳,達到國家一級優質大米標準。余新橋説,上海水稻的收穫時間通常是10月中旬,現在提早到8月中下旬,為農業生産的茬口安排提供了更多選擇。
去年“八月香”豐收後,金山廊下南陸村與叮咚買菜合作,種了一茬小青菜,頗受市場歡迎。今年稻子還未收割完畢,田地的“空窗期”已被上海市農科院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玉米中心研究員鄭洪建相中,他將帶領團隊在這裡種一茬水果玉米。8月底播種,預計10月就能收穫。
稻田水溝佔比大幅減少,騰出更多地方插秧
第一年試種“八月香”,廊下鎮拿出200畝田“小試牛刀”,新米上市三天就被搶購一空。今年,“八月香”兩個品種種植面積擴大到1100多畝,但負責銷售的上海天谷米業公司工作人員仍無奈地&&,想吃上八月新米,還得“拼手速”。明年,“八月香”的種植面積將擴展到3萬畝。
上海寸土寸金,如何向有限的耕地要産量?除了提高畝産,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學家羅利軍找到了新的挖潛方向。原來,一塊傳統水稻田,水溝面積佔比達7.5%,種植節水抗旱稻,可大大縮減水溝面積,騰出地方插秧。
“耐渴”的水稻新品種讓水稻種植方式也隨之變化。為此,上海市農委專門設立了“優質特早熟節水抗旱稻新品種選育及綠色生産技術示範”科技興農項目,在金山區農委和廊下鎮政府的支持下,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市農科院、廊下現代農業園區與浩豐農業公司積極合作,推進項目實施。據悉,節水抗旱稻國際策源中心將落滬金山區,它將保障種源穩定安全、研發與新品種匹配的種植技術和基礎設施,讓水稻田“物盡其用”。(沈湫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