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智慧氣象助力城市安全運作

2022年08月13日 09:11:52 來源: 新民晚報

  今年夏天,上海頻頻“熱”出新紀錄,不負眾望成為全國最熱的地方之一。不僅如此,我國許多地區,乃至全球都在同步出現高溫熱浪天氣。這樣的極端天氣頻發,正是全球變暖的氣候大背景惹的禍,未來這樣“同步高燒”的情況將愈加頻繁。當高溫熱浪越來越成為一種不容忽視的氣象災害,它會帶來何種危害?城市和人,又該如何應對這樣的極端天氣?

  ■上海氣象部門研發的“上海城市精細化管理氣象先知”監測係統中,可視化的實時地圖明確展示了浦東各街鎮中暑風險等級,實時地圖羅列了影響中暑風險的氣象要素小時實況:最高溫度、相對濕度等,不同顏色表示中暑風險高低

  今夏上海高溫屢破歷史紀錄

  最早出現的40℃、史上最多的“40℃+”……上海今夏頻頻刷新1873年來有氣象記錄以來的高溫歷史紀錄。

  繼昨天最高氣溫定格在40.6℃,讓今夏“40℃+”的天數“史上最多”後,今天8時剛過,上海的高溫橙色預警信號又高高挂起,氣溫再次直奔40℃~41℃而去。

  截至今天,7月31日開始的今年第三波高溫熱浪天氣已經在上海“賴”了13天了,並且絲毫沒有要“離場”的意思,今夏的高溫天數已有39天,其中點37℃的酷暑日為23天。未來10天,申城仍然將備受高溫“炙烤”。

  從全國范圍看,今年6月13日以來,我國高溫天氣已持續50余天,覆蓋面積超過500萬平方公里,影響人口超過9億人。根據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監測評估,無論是高溫事件的影響范圍、平均強度還是持續時間,從6月13日開始至今的區域性高溫熱浪事件綜合強度目前已位列1961年以來第三強,僅次于2013年和2017年;截至7月下旬,我國已經有124個國家觀測站出現破歷史高溫紀錄的情況,佔全部國家觀測站的5.1%。

  氣溫不斷攀升、高溫紀錄不斷被打破,正在成為一種新常態。

  大氣環流異常導致極端酷熱

  今年熱得異常,已成為氣候專家們的共識。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專家周兵表示:今年的高溫熱浪,從某種意義上來説是極端罕見的,與本世紀以來的幾次高溫事件相比,開始的時間明顯提前,極端性明顯增強,而北半球的極端高溫出現由多重因素導致,全球變暖是北半球高溫熱浪事件頻發的氣候大背景,中緯度大氣環流持續異常則是全球多地高溫熱浪頻發的直接原因。

  氣候變暖會改變全球的海洋和大氣環流形勢,並通過海洋和大氣、陸地和大氣的相互作用進一步影響局地氣候。跨越3年的拉尼娜氣候事件對大氣環流異常的影響不能忽視。今年春季以來,赤道東太平洋拉尼娜事件非但沒有減弱,反而在加強,加上印度洋海溫異常,推動了副熱帶高壓持續增強。

  在這樣的“不正常”大氣環流背景下,今年6月以來,在北半球副熱帶地區上空,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帶、大西洋高壓帶和伊朗高壓均階段性增強,從而形成了大范圍的環球暖高壓帶,使得熱空氣留在近地面散不出去,繼而出現高溫熱浪事件。

  高溫正在危害人類身體健康

  天氣氣候與健康息息相關,持續的高溫直接考驗著人類的適應能力。近年來,上海市氣象局聯合市/區疾控中心、多家醫院、高校共同開展了多項研究和科普服務,採用流行病學研究方法分析高溫對中暑、心腦血管係統疾病發病或死亡的影響。

  高溫熱浪正在侵害人體健康。一項針對浦東新區高溫熱浪事件的研究顯示:熱浪事件造成的超額死亡率為10.5%;高溫熱浪天氣對于院前急救人次有顯著影響,酷熱後總院前急救人次最高可上升3.3%;出現高溫熱浪天氣後腦血管疾病急救人次上升6.9%。

  “高溫帶來的最直接健康危害就是中暑,還會造成心腦血管疾病、腎臟疾病和精神疾病等多種疾病的發病率增加。與此同時,高溫高濕的環境容易令細菌大量滋生,引發腸道疾病和皮膚過敏。”上海市氣象與健康重點實驗室楊丹丹博士説,今年的高溫熱浪還將持續一段時間,中暑等高溫帶來的危害仍需警惕。

  如果説極端高溫是人類對于氣候變化的最直觀感受,但氣候變化帶來的次生災害或許將成為真正威脅到人類種群生存的難題。除了帶來生理上的顯性風險、精神健康産生負面影響,持續的高溫還會給農業帶來影響,長時間的幹旱和高溫會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同時會引發蟲災。極端高溫天氣産生的制冷需求迅速增大,能源消耗的需求隨之上升,能源危機愈發顯現。

  中暑風險地圖做好智慧服務  

  在上海,氣候和健康專家正在聯手提供智慧氣象服務,保障城市運作和人民健康。上海氣象部門研發的“上海城市精細化管理氣象先知”監測係統(以下簡稱“先知係統”)2019年正式亮相進博會,如今已接入“城市大腦”——上海城市運作管理和應急處置係統,成為後者六大“骨幹成員”之一,接入10多個氣象服務場景,對風雲變化“先知”先覺。在上海中心氣象臺的氣象“先知”展示大屏上,一張可視化的實時地圖明確展示了浦東各街鎮中暑風險等級,建築工地、戶外景區等高風險區域也被標注出來,便于政府相關部門以及工地和景區等重點場所管理單位進行決策,在高風險情況下及時採取停止戶外作業、降溫消暑等措施。

  “與浦東新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合作共同建設的健康氣象應用場景,在浦東新區率先落地。實時地圖羅列了影響中暑風險的氣象要素小時實況:最高溫度、相對濕度等。我們用不同顏色表示中暑風險高低,可以比較清楚地看到哪個街鎮的溫度較高,濕度較高,容易中暑。比如,夏季高溫時段,中暑風險地圖明確顯示了高中暑風險的街鎮以及戶外景區和建築工地。除此之外,氣象部門與民政部門合作,通過本市的綜合為老服務平臺為老年人群體提供針對性服務,發布中暑指數和健康提醒,守護市民健康。”楊丹丹説,未來,智慧氣象將獲取精細化的人群個體資訊及健康資訊,採用時間和空間上更精細化的氣象和環境監測和預報數據,結合社會經濟數據,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人工智慧演算法,針對個體、特定人群、重大活動等開展個性化訂制服務。(馬丹)

【糾錯】 [責任編輯: 沈梅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5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