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瞄準高質量發展 長三角生物醫藥熱土更熱

2022年08月12日 10:03:30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上海8月11日電(記者龔雯)生物醫藥既是國家重點支持的戰略性新興産業,也是守護百姓健康的民生産業。今年&&的《“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提到了建設生物經濟創新發展高地、生物經濟先導區建設行動,其中長三角被頻頻提及。

    11日,長三角生物醫藥産業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上海奉賢區召開,由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辦公室主辦,新華社粵港澳大灣區運營中心(總部)、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深圳市樂土生命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承辦。與會專家和業界人士認為,長三角生物醫藥産業優勢突出,以點帶鏈、以鏈帶面,將促進我國健康産業駛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醫療健康服務業超8萬億生物醫藥成新引擎

    近年來,我國健康産業發展勢頭良好,新業態不斷涌現,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已超8萬億元。在大力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大背景下,生物醫藥産業規模持續增長,門類齊全、功能完備的産業體系初步形成,一批生物産業集群成為引領區域發展的新引擎。

    《“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提到,順應“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的新趨勢,發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物醫藥,滿足人民群眾對生命健康更有保障的新期待。重點圍繞藥品、疫苗、先進診療技術和裝備、精準醫療、檢驗檢測等方向,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加強藥品監管科學研究,增強生物醫藥高端産品及設備供應鏈保障水平等。

    新華社黨組成員、秘書長宮喜祥指出,長三角是我國生物醫藥産業發展的重要區域,有着良好的産業基礎和完整的産業鏈條,其當前正處於從“地方集聚”向“區域協同”的關鍵躍升期,在此集各方之智慧和力量,立足區位和産業比較優勢,推動長三角生物醫藥産業向高端化、國際化、平台化方向發展,引領帶動全國乃至全球生物醫藥産業的發展。

    國家衞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毛群安&&,長三角地區醫療衞生資源豐富,生物醫藥産業基礎雄厚,科教人才競爭力領先,具有發展健康産業的獨特優勢和堅實的基礎。願與大家一起探索創新,以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為目標,培育健康産業新主體、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健康産業高質量發展,不斷壯大經濟發展動能,持續滿足人民健康需求。

    創新熱土添樂土從“朋友圈”到“生態圈”

    從1985年我國正式實施藥品管理法到2008年重大新藥創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實施前,我國只獲批上市了5個一類新藥;而2008年專項實施以來,我國已獲批上市超75個一類新藥。

    生物醫藥是上海重點發展的三大先導産業之一,近年來全國獲批的創新藥,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來自上海,不少研發成果在全國領先、與全球同步,這片創新創業熱土吸引着企業和機構前來外拓“朋友圈”、共建“生態圈”。11日,總部位於深圳的樂土生命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在上海奉賢區進行樂土生命科技上海CDMO(合同研發生産外包組織)基地啟動儀式。

    8月11日,在長三角生物醫藥産業高質量發展研討會上,樂土生命科技上海CDMO基地啟動。

    奉賢區委書記李政&&,奉賢集聚了200余家生物醫藥企業,引進了一批國家級功能平台,正在努力成為上海打造世界級生物醫藥産業集群的重要承載地。在上海新一輪高質量發展格局中,奉賢區位優勢明顯,東聯自貿區新片區、西接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北臨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南倚國家海洋戰略,享有新片區、新城疊加政策,發展活力充沛。

    “在深圳,樂土初步建成了一個生物醫藥産業生態,包括基因檢測、CDMO、創新藥研發、醫療服務、醫養等五大業務板塊。長三角地區是中國生物醫藥産業的排頭兵,也是樂土下一個發展階段的關鍵市場。”樂土生命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劉如銀説,一期工程包括CDMO平台、醫養基地等業務板塊,服務長三角生物藥企,同時與地方政府合作成立産業基金,利用CDMO平台打造孵化器和加速器,賦能創新藥企,形成産業集群,推動生物醫藥産業高質量發展。

    攜手打通“最先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

    2021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8.2歲,主要健康指標居於中高收入國家前列。新藥、新技術從最初一個想法到最終應用於患者治療,需要許多人的參與建設和努力付出,面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就醫用藥需求,我國生物醫藥産業發展任重道遠。

    8月11日,與會代表在長三角生物醫藥産業高質量發展研討會上展開相關討論。

    “在大協作的新時代,我們希望在生命醫學領域、健康領域組織一個綜合性、交叉性的大科學團隊,使一些基礎研究的新成果能夠儘早落地,為人民健康做貢獻。”中國科學院院士樊春海説,大健康已成為上海交通大學未來發展計劃中一大重要方向,學校將利用學科門類齊全的優勢來發展大生命的學科交叉,同時通過一些大設施、大醫院以及與地方政府通力合作,加速推動成果轉化的同時,獲得醫學新認識、診療新方案,讓轉化醫學成為一座“雙向橋梁”。

    中國科學院院士顏德岳也&&,對研究者來説創新就是靈魂,但由於醫藥這個領域與生命相關,非常複雜,有好多問題需要去解決,所以業界需攜手攻關,進一步提升創新的空間。

    《“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提到,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雙城經濟圈等區域,以城市為載體布局建設生物經濟先導區,圍繞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能源、生物環保等領域開展科技創新和改革試點,引領我國生物經濟發展壯大。

    國家衛健委衞生發展研究中心健康保障研究部副主任郝曉寧稱,除了跨行業合作,通過跨區域合作,也將有助於突破原有局限範圍,這也是長三角區域的優勢,通過各盡所長、精準發力,從前端預防到後端康復,趁勢而上,全面激發高質量發展活力、不斷拓展高質量發展態勢。

    

【糾錯】 [責任編輯: 史依靈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5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