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而立之年的“張江韌勁”從何而來

2022年08月06日 09:23:40 來源: 文匯報

  記者日前從上海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辦公室獲悉,今年1-6月張江科學城完成營收5044.92億元,同比增長10.1%;實現工業總産值1592.81億元,同比增長12.7%,佔全市的9.3%;完成工業投資96.29億元,同比增長22.3%。此外,稅收收入、實到外資均實現正增長。

  歷經30年發展的張江科學城,堅持全球格局、堅持自立自強,依靠科技創新展現出創新發展的韌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而立之年的張江科學城,正著力鍛造高能級創新主體、擴大高水準科技供給、構建高效能治理體係,努力為國家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有力支撐。

  展望未來,張江科學城將依托基礎研究和戰略科技優勢,打造世界級産業集群的驅動引擎,在“十四五”期間建設一批高品質特色産業園區,打造“兩園、兩谷、一島、多基地”的産業發展格局,建設“科學特徵明顯、科技要素集聚、環境人文生態、充滿創新活力”的國際一流科學城。

  從科技園區到科學城,堅持“從0到1”打造策源能力卓越的創新之城

  1992年7月28日,踏著浦東開發開放的節拍,張江高科技園區開園,規劃面積17平方公里。三十年間,這片位于浦東腹地、盛産紅菱與荸薺的阡陌農田,如今已成為規劃面積220平方公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核心承載區。

  從“科技園區”到“科學城”,張江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研發機構加速集聚,“從0到1”的原始創新持續增加。截至目前,張江科學城已建、在建和規劃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達到12個,已初步形成我國乃至世界上規模最大、種類最全、綜合能力最強的光子大科學設施集群,將成為光子領域國際科研的關鍵連結樞紐。

  放眼張江,在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加快建設的推動下,高水準科技創新機構加速集聚。 張江實驗室、李政道研究所、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院等一批頂尖科研機構扎根張江。張江藥物實驗室、量子科學研究中心等高水準專業實驗室穩步推進。復旦大學、上海交大、同濟大學、浙江大學等加速在張江布局科研力量。

  堅持不斷厚植創新策源力,原創性科技成果正在張江持續涌現,高水準科技供給能力日益提升。C919飛上藍天,ARJ21飛機實現商業運營,“墨子號”量子衛星、“九章二號”量子電腦原型機等相繼問世……2021年,來自張江的年度發明專利授權超過3.5萬件、PCT專利申請超過1500件。張江現有在研新藥超過660個,其中1類新藥佔比超50%,獲批上市的1類新藥已有17個,已有10個1類藥通過持有人委託生産方式落戶張江,“中國藥谷”名副其實。

  從“小張江”到“大張江”,聚焦三大産業營造蓬勃發展的奮進之城

  以創新為不竭動力,貫通從原始創新到産業發展鏈路,是張江展現出發展韌性的內在動力。目前,張江科學城匯聚了約2.3萬家企業、1800家高新技術企業、179家外資研發中心,從業人員約50萬,企業總營收突破萬億,呈現年均10%以上的高增長態勢。

  聚焦三大産業,張江已成為目前國內積體電路産業最集中、綜合技術水準最高、産業鏈最齊全的區域,共集聚産業鏈上下遊企業約500家,全球晶片設計10強中的7家在張江設立了區域總部、研發中心。在生物醫藥産業領域,張江集聚了1500余家生物醫藥創新主體,超過7萬生物醫藥從業人員,成為國內生物醫藥領域研發機構集中、創新實力強勁、新藥創制成果突出的全球創新引領高地,累計獲批14個創新醫療器械産品,佔全國約11%;累計獲批16項細胞藥物臨床試驗項目,佔全國約30%。

  如今,人工智慧産業生態圈正在張江加速形成。從硬體層到應用層,IBM、AMD、英偉達等頂尖AI巨頭紛紛布局張江;阿裏平頭哥、雲從科技、七牛雲、遠景等人工智慧企業在張江迅速成長。

  此外,上海數據交易所已落戶運作,閱文集團、喜馬拉雅等文創企業蓬勃發展,張江人工智慧島已建成全國首個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的示范區,張江線上新經濟生態園、機器人谷、金融數據港等産業園區發揮集聚作用,為張江産業發展帶來新動能。

  從“張江速度”到“張江引力”,大膽試大膽闖造就治理創新的開拓之城

  縱觀三十年,張江發展的每一步都離不開國家戰略引領,離不開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每一次飛躍都是大膽試、大膽闖出來的。三十年來,張江不斷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強政策制度創新,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形成了一套兼具科學性和創新性的制度體係。

  2020年5月,《上海市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條例》正式實施,成為全國首例科技創新地方立法,為張江科學城改革創新提供了法律依據。

  頒發首張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率先試點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醫療器械注冊人制度,率先探索形成積體電路保稅監管模式,率先試點外籍人才口岸簽證……背靠上海勇當改革開放排頭兵的擔當魄力,張江逐步打造起政策層面的制度創新優勢。

  推動國家藥品審評長三角分中心、國家醫療器械審評長三角分中心落地張江,新藥、器械審評溝通做到零距離;建設全國首家智慧財産權保護中心,發明專利審查時間從3年縮短到3個月;建設張江跨境科創監管服務中心,物品通關時間從2-3個工作日縮短到6-10小時……制度創新的大膽闖和大膽試,帶來了舉世矚目的“張江速度”。

  營造優良創新生態,三十年來,張江的科技服務體係日趨完善,融通化、國際化和專業化特色日益明顯。如今,張江擁有雙創載體100家,孵化面積共80余萬平方米,在孵企業從業人員5萬余人,是上海市雙創載體集聚度最高的區域。截至2021年底,張江雙創孵化載體已有46家跨國企業加入,其中65%為世界500強,形成了參天大樹與灌木叢林共生共榮的“熱帶雨林式”創新生態。

  創新活力奔涌,各路人才近悅遠來。“十四五”期間,張江將提供面積三倍于現在的人才公寓,達到150萬平方米,吸引更多人才入駐張江。今年,張江科學城地標性建築“科學之門”年內結構封頂。伴隨張江科學會堂竣工、張江戲劇谷啟動全年演出、張江科學城書房和未來公園等功能顯現,張江科學城將愈加活力四射、魅力倍增。(記者 許琦敏)

【糾錯】 [責任編輯: 羅沛鵬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2311131065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