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逢《牡丹亭》
“西方有莎士比亞,中國有湯顯祖。”流傳400餘年的湯顯祖《牡丹亭》在當下已成為古老崑曲傳承創新的關鍵詞。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半個月來,上海大劇院地下二層的排練廳裏水磨腔婉轉醉人。600歲的崑曲正在經歷一次奇妙實驗:由上海大劇院委約創作、以當代思維重新解讀崑曲經典的“重逢《牡丹亭》”8月10日至14日將在上海大劇院世界首演。
圖為重逢《牡丹亭》劇照
排練廳裏,來自滬蘇兩地、首次搭檔的崑曲演員張軍和單雯正試圖尋找到一種美妙的和諧。不僅僅要在上海的“熱情似火”與江蘇的“含蓄內斂”這兩種不同地域表演風格之間達成平衡,更要攜手以600歲崑曲“精準點穴”當代人的愛情心理。
“崑曲王子”張軍與“崑曲女神”單雯在排練(上海大劇院供圖)
“從小到大,演《牡丹亭》少説也有500次了吧,真是演到不想再演。”飾演柳夢梅的張軍笑言,僅自己參與改編創作的不同版本《牡丹亭》,此前就有9個之多,包括在全國聲名大噪的園林版《牡丹亭》。
一旁的單雯心有慼慼。“十一二歲學戲,學的第一出就是《牡丹亭》的《驚夢》;拿梅花獎也是憑着《牡丹亭》……這部崑曲演出的次數數都數不清。”
不過,這一次,兩位將《牡丹亭》演到滾瓜爛熟的名角兒,卻是被編劇羅周的劇本打動。
作為中國編劇最高獎“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最年輕的獲得者,羅周用當代思維重新解讀湯顯祖的愛情傳奇。她巧妙折疊時空場景,讓柳夢梅、杜麗娘穿越時空隧道頻頻相遇而又人鬼相隔,“夢中夢”“園中園”重重疊疊,直讓人分不清身在哪一層夢幻之中。
製作人林愷慶幸自己用激將法説服了羅周。事實上,早已被改編無數次的《牡丹亭》本無法激起羅周的創作慾望,直到林愷問她:“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牡丹亭》……你呢?你心裏有沒有一個獨特的《牡丹亭》?”
“有!”羅周果然“落入陷阱”,爽快接招。林愷認為,以往的崑曲《牡丹亭》改編版本雖多,幾乎都是“剪刀糨糊”,將同一件外套裁來裁去,效果大同小異。羅周則生猛地拎出了《牡丹亭》裏穿越生死的愛戀主題,以湯顯祖的故事澆當代人心中塊壘,酣暢淋漓演繹出“一往情深超越生死、跨越古今雙向奔赴”的真愛傳奇。
羅周發現,湯顯祖《牡丹亭》裏一直隱藏着兩個秘密機關——杜麗娘的夢境、柳夢梅的夢境。
“湯顯祖展示了超越時代的才華,在這段人鬼情深的故事中,採用了極其當代的敘述方式:時間線的剪斷重組與封閉循環。”羅周認為,必須讓觀眾跟隨兩人的夢境進入各種時空,才能體驗牡丹亭之戀的驚心動魄。
導演馬俊豐笑言,“重逢《牡丹亭》”像好萊塢大片《盜夢空間》,有點“燒腦”,但並沒有顛覆湯顯祖,恰恰非常忠實於原作。“我有個比喻,湯顯祖在《牡丹亭》的劇本裏早就藏着時空重疊的‘基因密碼’,羅周只是將這密碼發掘出來,給我們一台創新崑曲。”
“這一次的舞美和文本架構非常當代,可以説是愛情懸疑劇,我們會帶着觀眾一起撿起湯顯祖故意掉落的那些鑰匙。”馬俊豐強調。
600歲的崑曲,就這樣走進了一場“奇妙實驗”。劇中男女主角都是中國戲劇最高獎“梅花獎”得主。幕後陣容裏,知名戲劇製作人林愷領銜,“文華獎”得主孫建安、“金曲獎”得主李哲藝、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服裝造型設計獎得主賴宣吾、“文華獎”得主劉科棟、“五個一工程”獎得主邢辛……跨界碰撞的化學反應令人期待。
作曲孫建安為登場不久的男女主角設計了崑曲中從未有過的“支聲復調”唱段。舞&上,兩人同處一個花園中,但陰陽兩隔。他們以不同曲調、不同唱詞傾吐心緒,柳夢梅唱的是“寒花繞遍、荒草迷煙”,杜麗娘咏嘆的卻是園中鮮花繁盛、愛與生命、似水華年。
孫建安介紹,男女主角用和聲復調互訴衷腸在西洋歌劇中運用較多,但“支聲復調”事實上在江南絲竹中也頗為常見,這一次用到“百戲之祖”崑曲頭上,來傾訴柳夢梅、杜麗娘穿越時空的愛慕。
“在上海大劇院版‘重逢《牡丹亭》’中,一切的創新都不是故意為之、追求形式感。所有的創新都服務於湯顯祖《牡丹亭》愛的主題。我們全力以赴,想讓古老的《牡丹亭》真正以愛為名‘復活’、重逢觀眾,讓它對‘至情’的理解和表達徹底獲得當下觀眾的認同共鳴。”導演馬俊豐感嘆。
創新,憑藉的更是對傳統的守正。為給劇中“大花神”這個角色設計舞&形象,馬俊豐查閱了十幾萬字崑曲論文。羅周在劇本圍讀時的一句“因夢改名之前,柳夢梅原名是什麼”,又讓創作團隊帶着好奇鑽進茫茫故紙堆,幸而終於在一個明代冰絲館刻本中終於找到直接依據表述——柳夢梅原名“柳春卿”,而這只為不放過創作立足的基礎。
林愷和馬俊豐展示“大花神”服飾
採訪將近結束時刻,幾件剛剛運達的舞&服裝引發眾人驚嘆——刺繡精湛光澤閃耀,古典又時尚。製作人林愷隨手抖開男主角柳夢梅的一件“薰衣草紫色”長衫展示:“喏,上面全是傳統重工的手繡……只不過這次繡的圖案不是傳統紋飾,而是莫奈筆下的鳶尾花。”
莫奈筆下的鳶尾花繡上了“柳夢梅”的長衫
定睛細看,一枝枝搖曳生姿的藍白色鳶尾花,象徵着傾慕與愛戀,與白鷺一起繡上了柳夢梅的衣裳。同樣的鳶尾,也搖曳在杜麗娘的衣襟間、馬面裙上,演繹出戀人們心心相印的情愫。這一台精緻到每一個細節、創新萌發於“靈魂深處”的“重逢《牡丹亭》”,處處隱藏驚喜,或將成為八月申城舞&“最美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