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融入蘇河岸線,百年公園銜接百年校園

2022年07月30日 09:29:56 來源: 文匯報

  中山公園這座百年歷史的城市園林的圍墻正在慢慢“打開”。 記者 張伊辰攝

  百年中山公園的圍墻正在慢慢“打開”。記者昨天從長寧區獲悉,中山公園“打開工程”將在今年國慶節前夕完成,屆時,串聯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和中山公園無隔閡的慢行空間網絡隨之形成,百年校園和百年公園實現銜接貫通。

  中山公園3號門外,施工隊正進入綠化種植以及架空線收尾階段。沿河的圍墻已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小廣場已雛形初顯。

  “中山公園正逐步打開緊鄰萬航渡路的圍墻,讓整座公園變得更加‘通透’,更好融入周邊環境。”長寧區綠化市容局副局長王曄菲介紹,正通過拆除中山公園沿萬航渡路圍墻、改造華東政法大學校門以及公園入口公共空間、調整優化20路公交站點、整合優化慢行道路系統等舉措,方便市民群眾更加舒適便捷地感受歷史風貌、暢享公共空間、體驗水綠景觀。

  經歷150多年歲月洗禮,依然傲立在中山公園3號門旁的梧桐樹,是華東地區樹冠最大的梧桐樹之一。梧桐廣場以樹為名,通過重新整合布局原有配套用房,騰挪出公共開放空間形成蘇州河華政段步道與中山公園西部銜接的景觀。

  廣場新增了特色亭廊,人們可以坐在鉤子外型的亭廊裏休息,與古樹“兩兩相望”;還可以坐在亭廊外側的&階上,以梧桐為背景,看不遠處的蘇河日落。

  結合中山公園2號門和華政校門的空間提升,打造公園和華政慢行系統銜接的兆豐廣場是此次中山公園景觀提升的又一大亮點。設在兆豐廣場的20路公交站&進行形象整體提升後,擁有114年歷史的20路公交線終點站將被周圍的草地、綠植環抱,也有了“百年公交”開進“百年公園”的意境。

  借此次中山公園“破墻”契機,在提升公園北側綠化景觀的同時,將公園北部的慢行步道和萬航渡路的慢行空間進行整合銜接,利用公園內慢行道結合設置道路南側人行道空間,全面提升慢行體驗。

  “我們不光考慮景觀,還要考慮功能性和實用性。”王曄菲説,在改造提升中,不僅中山公園沿萬航渡路一側的空間區域視覺通透了,道路沒有拓寬,但機動車道的實際體驗感同樣提升了不少。

  中山公園沿萬航渡路一側“破墻”後,沿線林蔭道也基本保有此前在公園內的最初的生態風貌。建設方除了對一些小灌木進行了抽稀、調整外,所有的樹木都進行保留,並對一些大樹重新進行了“修壯復壯”,讓它們展現出最佳“林蔭”狀態。(記者 祝越)

【糾錯】 [責任編輯: 羅沛鵬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23111310648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