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數字化,上海企業修煉內功應對“不確定性”
上海疫情期間,位於長寧區的無線通信模組研發企業芯訊通面臨的最大困難,是業務人員無法到現場與客戶面對面交流。因此,當6月上海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後,芯訊通的業務負責人第一時間啟程,前往全國各地拜訪工廠和企業。“在收穫客戶認可的同時,我們也深切感受到,人、財、物和信息的流動,對任何産業都至關重要。”芯訊通負責人説。
6月以來,記者探訪了多家“指揮部”設立於上海的科技企業。經歷本輪上海疫情,面對因各地疫情散發而依舊存在的市場不確定性,企業負責人不約而同地提出了相似的看法:一家企業恢復生産,並不意味着完全“復蘇”;只有供應鏈和産業鏈都恢復了活力,才是最終的目標。
在“雲”上打開市場
今年6月6日,黑湖科技位於長寧區武夷路的總部正式恢復線下辦公,當天恰好是公司成立的紀念日。目前,黑湖科技在上海的辦公室有近400名員工,還有100多名工作人員遍佈全國各地。
“我們原本以為,到不了現場,項目進度就會受阻,無法與工廠負責人和一線工人交流,但好在方法總比困難多。”黑湖科技副總裁劉崇明告訴記者,解決辦法,一是靠恢復人員流動後盡快出差,二是靠更加高效地拓展産業鏈上下游市場。
“我們的系統具備輕量、簡單的特點,可以實現遠程上線,幫助工廠更加高效、結構化地接收數字化信息,順利完成系統交付。”劉崇明&&,面對疫情考驗,黑湖科技總部所在的長寧區顯示出企業“指揮部”集聚的優勢。截至目前,長寧跨國公司地區總部、貿易型總部、外資研發中心和民營企業總部已達118家,居上海中心城區前列。“雖然長寧沒有大量的工廠,但企業總部都在這裡,它們的上游工廠和供應商數量可觀,我們通過長寧區對接企業的‘大腦’,就可以開展密切的業務往來和交流。”
産品屬性更強的中國石化化工銷售有限公司華東分公司,年銷售量可達3000萬噸,僅去年一年的銷售額就有1300億元。公司黨委書記孔全&&,由於銷售端與生産端關聯緊密,當前端的生産企業因疫情受到影響時,很快就會反映在終端的銷售上。
去年底,中石化位於浙江寧波的一家煉化企業投産了120萬噸乙烯,這些産品都需要中石化化工銷售華東分公司來打開銷路。“我們原本要走訪客戶、打開市場,現在業務節奏改變,企業就要主動自救。”
為此,公司啟動了線上辦公預案,銷售工作通過電話、郵件、遠程付款、線上交貨確認等方式完成,從訂單生成到最後的貨款回籠,都能在線上結清。“這裡物流不通、那裏人員不能回崗,遇到這些問題我們就趕緊調整方案,不會坐以待斃。”孔全説。企業還開通了“雲走訪、微服務”模式,通過“雲”上走訪客戶、微信服務,把華東各地的生産企業、銷售部門和客戶組織起來進行視頻溝通,線上“面對面”反饋産品效果,成功實現了疫情期間的銷售和服務不斷檔。
提升應對風險韌性
相較人和物的流動因疫情受阻,財和信息的流動可以在線完成,影響尚不算明顯。然而,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還是讓企業對修煉內功、加快數字化進程變得尤為迫切。
危中尋機,是新冠疫情持續兩年多來貫穿許多企業的“信條”。劉崇明告訴記者,2020年疫情剛發生時,黑湖科技的業務有明顯增長。“我們主要服務製造業實體,疫情中工廠普遍面臨管理人員無法到崗、人手不足、供應商供不上貨等問題,我們的系統能緩解這方面的困境。”
疫情也促使製造業從業者們開始思考,如何通過數字化轉型提升企業應對風險的韌性,這為“黑湖智造”系統産品帶來了一波業務增長。黑湖在同期推出的公益産品,則意外吸引了許多為疫情所困、尋求突破的小微企業。這一産品後來演變成了“黑湖小工單”,專門服務於小微企業快速完成數字化轉型的第一步。而今,黑湖科技已成長為一家服務20個細分行業、數千家製造企業的大公司,再要迎來一波短期內明顯的增長並非易事。
打破透明“天花板”的辦法,唯有修煉內功。經歷本輪上海疫情,芯訊通驗證了建立應急工作機制、研發生産多點布局、供應鏈提前備貨的前瞻性與正確性。面對疫情對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芯訊通敏銳關注到了新應用需求的出現,尤其是與防疫相關的智慧應用需求的上升。眼下,芯訊通的産品已經被大量應用在智慧門磁、防疫機器人、智能雲喇叭、5G無人機等應用場景,不僅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也讓物聯網行業看到了新的機遇。(記者 舒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