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凡到必掃”,守住防控成果

2022年07月13日 14:06:41 來源: 解放日報

  ■“場所碼”“數字哨兵”是“監測哨”的重要手段,不僅可以快速展示“隨申碼”和疫情防控相關信息,還能自動完成場所登記,提高通行和場所登記管理效率,在局部發現疫情風險時,也便於快速開展流調排查,防止疫情擴散

  今年3月以來,本市推廣應用“場所碼”“數字哨兵”核驗人員健康信息,落實“掃碼通行”疫情防控措施,為疫情防控提供了技術支持。據統計,截至7月11日,全市各類場所主體已申領“場所碼”266萬個、布設“數字哨兵”78495&,7月以來日均掃碼量、數據核驗調用量突破5000萬人次。

  當前疫情形勢複雜嚴峻,“場所碼”和“數字哨兵”是否已經嚴格落實應貼盡貼、應掃盡掃?近日,記者走訪本市部分公共場所發現,不主動掃碼、不仔細驗碼的情況仍存在。

  “查驗不嚴格,心裏不踏實”

  記者注意到,市區一些大型商場、購物中心和餐館均已布設了“場所碼”或“數字哨兵”,入口處還有工作人員查驗。在茂名北路豐盛裏的海森堡餐廳,服務人員正勸阻兩位顧客入內就餐。在掃描“場所碼”後,其中一位顧客的隨申辦上顯示,他最近一次核酸陰性報告已是4天前的。儘管已經預定了座位,他只能無奈離開。“是我自己疏忽了,店家執行防疫要求,我們完全理解。”

  儘管絕大多數公共場所目前都已張貼“場所碼”或布設“數字哨兵”,但記者在一些街邊商鋪觀察到,不少顧客並沒有主動掃描“場所碼”,店主也沒有提醒或嚴格查驗。在長壽路上的一家便利店,連續好幾位顧客都沒有掃碼就直接進門購物。“我們本來就要忙着賣貨、收錢,人多了確實顧不上一個個檢查。”被問及為何不提醒,店員小黃也一肚子苦衷,他直言,不僅擔心嚴格查驗“忙不過來”,更擔心引發糾紛影響生意。

  公交、地鐵等場所,也存在部分乘客沒有掃碼或工作人員查驗不嚴的情況。在地鐵12號線和13號線部分站點,記者注意到,安檢人員看到綠碼便直接放行,並未仔細查看每一位進站乘客核酸檢測結果的有效期。在一趟64路公交車上,陸續上車的11名乘客中,有5人沒有掃描車上張貼的“場所碼”就直接落座,掃描“場所碼”的乘客中也只有1人主動向司機出示掃碼結果。乘客們上車時,司機並未要求他們掃碼並出示結果。乘客姚阿姨説,剛開始要掃“場所碼”時,由於要逐一查驗,每一站停車上下客的時間都變得很長,有時候還會擔心掃完碼車就開了站不穩,“查驗不嚴格,我們看了心裏也有點不踏實”。

  掃碼記錄便於防止疫情擴散

  事實上,除了因一時疏忽忘記掃碼之外,更有市民坦言,自己不主動掃碼是“有意為之”。“萬一我掃碼之後留下行程軌跡,成了‘密接’,就要被隔離了,搞不好還要連累鄰居和同事。乾脆能不掃就不掃了。”在一家生鮮超市門口,前來買菜的胡女士不顧墻上顯著的“場所碼”告示,徑直走了進去。採訪中,有多名沒有主動掃碼的市民都表達了類似的顧慮。

  “推廣應用‘場所碼’和‘數字哨兵’可以使重點場所進出管理更便捷、疫情防控更精準,廣大市民應積極配合。”市大數據中心相關負責人&&,使用“場所碼”和“數字哨兵”不僅可以快速展示“隨申碼”和疫情防控相關信息,還能自動完成場所登記,提高通行和場所登記管理效率。同時,在局部發現疫情風險時,可以通過掃碼記錄快速關聯相關人員,便於快速開展流調排查,防止疫情擴散。

  疫情防控專家也強調,“場所碼”“數字哨兵”是“監測哨”的重要手段,需要市民積極亮碼、掃碼,做到“凡到必掃”“逢到必檢”,相互提醒、相互監督,管理部門也應加大排查力度,共同守住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記者 吳頔)

  原標題:

  全市各類場所主體申領“場所碼”266萬個,記者發現部分場所查驗仍不到位

  “凡到必掃”,守住防控成果

  

【糾錯】 [責任編輯: 史依靈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40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