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華全媒+|上海復工復産怎麼樣怎麼幹 發布會這樣回應

2022年05月19日 23:43:15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上海5月19日電(記者龔雯、袁全)5月17日上海宣布全市16個區均實現社會面清零。針對當前上海復工復産有何成效,下一步如何繼續恢復,怎樣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19日舉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對社會關切給出了回應。

    復工復産取得階段性成效,下一步分兩階段恢復運營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4月中旬以來,上海分批次、有計劃地推動重點企業復工復産,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發電供電、信息通信、供水供氣、成品油供應等與生産生活直接相關的環節連續穩定運行。以電力為例,5月1日至15日,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用電量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的80.5%。産能約佔全國四成的芯片製造、佔全國三成的關鍵汽車零部件産業,以及生物醫藥、化工材料等,以點帶鏈、以鏈帶面,支持帶動了一系列産業鏈的穩定與復蘇。

    此外,復工復産還打通、帶動了供應鏈物流鏈恢復運轉。近日,上海港集裝箱單日吞吐量已達11.9萬標準箱;浦東機場貨物日吞吐量超7000噸;經由高速公路省界道口進出上海的貨運車輛單日已達7.8萬輛。5月上半月上海口岸的進出口監測貨值為1886億元,環比增長17%。

    “復工復産的企業範圍雖然在不斷擴大,但論絕對數仍然還只是小部分。主要原因是前期在疫情膠着的狀態下,企業是否能達到高標準的防疫要求非常關鍵。”上海市副市長張為説,企業一般具有人員密度高等特點,如果不能實現有效防疫,疫情極易流入、擴散甚至外溢蔓延,來之不易的復工復産以及防疫局面就會被打破。因此,前期的復工復産對廣大的中小微企業可能感受度還不高、獲得感還不強。

    邊防控、邊復工,在不確定性中爭取確定性

    分批有序推動復工復産後,如何嚴防疫情反彈,最大程度保持企業連續生産、提升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成為市場關心的問題。

    據悉,率先復工復産的製造業企業、連續生産型企業,經過一個多月的實踐積累了一些做法,比如建立靈敏的疫情發現機制,提高企業員工核酸篩查的密度,對敏感崗位做到每日兩檢“早核酸、晚抗原”;在企業、園區的&&口和相對獨立的分區之間設置“場所碼”“數字哨兵”,讓持有核酸陰性證明進入企業或園區成為行為習慣。

    建立內部管理流程再造機制,關注企業內外部結合點的管理,強化與外界接觸人員的防護措施,加大消殺頻次。建立突發疫情高效處置機制,要求企業設置一定比例的臨時隔離觀察場所,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可立即對有關人員開展隔離觀察,在流調人員進駐廠區之前就盡最大努力防止疫情擴散。

    “國際國內疫情的發展仍有高度不確定性,我們將着力加強完善防控措施,進一步健全企業內部疫情早發現、早處置等各項機制,為企業持續穩定生産運營保駕護航。”張為説,最大程度地在不確定性中爭取確定性,構建、實現上海産業鏈、供應鏈的競爭力與韌性。

    中小企業復工復産率偏低,進一步紓困解難

    目前,上海中小企業復工復産率偏低,其中部分工業企業已經復工,餐飲、文娛及維修、檢測、物流等生産性服務領域受疫情影響大。

    據調查,上海“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通過線下或線上方式維持生産經營的約佔65%,其中,封閉生産的約15%,線上線下結合辦公的約10%,全線上辦公的約40%。維持生産經營的企業中,75%的企業員工線下返崗率不足30%,80%的企業産能利用率不到50%。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吳金城&&,針對相關市場主體的經營情況和困難問題,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支持中小企業紓困解難、共渡難關。

    一方面,落實系列紓困幫扶政策,比如通過降低成本幫助中小企業“減”生産經營壓力,通過金融支持幫助中小企業“增”發展韌性活力。另一方面,加大疫情期間助企服務,匯總和梳理各級政府惠企政策300余項,發布2022版惠企政策和涉企公共服務兩個清單,主動對接企業融資、防疫物資等需求,幫助企業克服疫情影響等。

【糾錯】 [責任編輯: 佘靈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598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