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風暴眼”的由亂到治——北蔡在苦戰
新華社北京4月26日電 4月26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疫情“風暴眼”的由亂到治——北蔡在苦戰》的報道。
3月13日晚上,上海浦東新區華繡路255弄艾南花苑居民劉子芬(化名)忙着跟單位請假——她所在的小區有陽性感染者,要進行封控管理。她沒想到,這一天,成為一個漫長的開始;而艾南花苑所在的北蔡鎮,正在成為上海此輪疫情爆發後的一個風暴眼。
陽性感染者激增,人心惶惶;看病難、配藥難、買菜難,滿屏的求助信息,真真假假的各類傳聞;電話錄音中,疲憊不堪的居委會書記面對居民為何不及時轉運陽性患者的質問泣不成聲;鎮黨委書記、鎮長因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履職不力,造成疫情外溢,對全局疫情防控工作造成嚴重影響”,雙雙被免職……
一個多月過去了,如今的北蔡鎮情況如何?

4月24日,上海北蔡鎮聯勤村的消殺完畢,陸續返回的村民在村口有序排隊登記。新華社記者李賀攝
爆發
空空蕩蕩的街道,偶有快遞騎手與“大白”疾馳而過;密密匝匝的店家,雖然大門緊閉,卻能看出北蔡鎮疫情前濃濃的煙火氣。
北蔡,因宋代有蔡姓大族聚居於此而得名,屬於浦東開發比較早的地區之一,全鎮下轄11個村民委員會、58個居民委員會,總面積23.7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32公頃——也就是説,北蔡鎮地域廣大(上海黃浦區面積為20.52平方公里,沒有北蔡鎮大),域內不僅有現代的商貿園區,還有“城中村”和農村。某種程度上,北蔡是浦東開發的一個縮影。
據北蔡鎮政府工作報告,過去五年,北蔡經濟活躍,“三産比重達到89%,現代商貿業貢獻率超過69%。落戶區域性總部6家、上市公司2家、稅收億元樓3幢,企業法人單位超過3000個,位於新區各鎮前列。”

4月18日航拍的上海浦東新區北蔡鎮聯勤村。新華社記者金立旺攝
一位北蔡鎮幹部告訴記者,北蔡鎮形態很複雜,既有售價高達14、15萬一平方米的高檔住宅,也有大量老公房,還有聚集了大量外來租客的“城中村”。北蔡鎮聯勤村,號稱風暴眼中的風暴眼,就是一個“城中村”,村東側是上海最大的綜合性農副産品批發市場,大量從業者租住在聯勤村。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北蔡鎮現有總戶數119267戶,常住人口277490人,其中戶籍人口121833人,外來人口明顯高於本地戶籍。疫情爆發後,防控難度特別大。劉子芬感覺到氣氛明顯緊張起來,“買不到菜”“看不了病”的求助信息越來越多。下樓做核酸檢測,感覺亂糟糟的,大喇叭一響,大家都下樓排隊,有一次,她找隊伍尾巴,走了快5分鐘才走到。她很期盼3月27日這一天,這一天,是艾南花苑隔離14天滿的時候。結果,當天晚上8時,上海市發布通知:次日5時許,上海市以黃浦江為界分區實施核酸篩查,第一批是浦東、浦南及毗鄰區域。
消息一出,眾多浦東居民涌上街頭搶購,劉子芬沒有出門,她看著浦東搶菜圖片、視頻刷屏,一邊想以後吃飯怎麼辦,一邊想這波搶購會帶來多少風險。此後,艾南花苑不斷有陽性病例出現,作為封控區,實行“區域封閉,足不出戶,服務上門”的管理。劉子芬説,她確實感到了那麼一些絕望。
北蔡的管理者也陷入了焦頭爛額的狀態。隨着感染者不斷增加,鎮政府左支右絀,漸感心力交瘁,鎮政府工作人員中也出現了感染者。居委一線幹部,忙着組織核酸檢測、物資發放、患者轉運……不眠不休,已到了身心透支極限,但仍然無法滿足居民一波接一波的看病、買菜需求。有些居委一線工作者又因感染造成減員,人手更為緊張,矛盾日趨尖銳。4月3日,網上出現一段錄音,是一個居民與南新四居黨總支書記何秀梅的對話,居民質問小區裏的陽性感染者為何轉運不出去,聲音嘶啞的何秀梅反復&&她無能為力,最後控制不住,哭出聲來。
彼時的何秀梅,是北蔡當時的一個縮影。

4月24日,剛從大巴車上下來的村民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有序回家。當日起,上海市浦東新區北蔡鎮聯勤村村民陸續從隔離點回家。新華社記者李賀攝
配藥
王曉進第一次跟北蔡鎮幹部交接工作時,雖然彼此戴着口罩,仍然能感到對方的疲憊——眼圈是黑的,聲音嘶啞,“當時感覺很壓抑。”
王曉進是眾多馳援支持北蔡的力量之一。浦東新區派出指導組進駐北蔡,浦東新區區委組織部也向北蔡發起增援,全區乃至全市集中人力、物力支援北蔡。4月8日,根據上海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上海市國資委黨委緊急抽調黨員志願突擊隊,趕赴疫情較為吃緊的街鎮,駐紮支援當地疫情防控。上海城投集團第一時間響應,短短數小時迅即組建了由53名共産黨員和志願者骨幹組成的上海城投抗疫黨員突擊隊。當天集結,奔赴北蔡鎮,城投集團安全管理部副總經理王曉進擔任突擊隊隊長。4月9日,上海抗疫黨員突擊隊(浦東組)臨時黨委獲批成立。
突擊隊的任務,就是危急時刻與北蔡鎮黨委、政府並肩戰鬥,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王曉進説:“突擊隊承擔的主要任務包括當地居民用藥、抗疫物資和生活物資的分發配送,以及協助核酸採樣等,在保證隊員安全的前提下,全力打通物資配送‘最後100米’,盡最大努力服務北蔡的疫情防控。”

上海市級機關志願者突擊隊幫助北蔡居民在上海市精神衞生中心配藥。(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兩支突擊隊有分有合,比如在配送藥品一塊,上海市級機關志願者突擊隊負責代替居民到醫院配藥,上海城投突擊隊則將居民在互聯網醫院下單的藥送到居民小區。配送藥品,是突擊隊贏得群眾的關鍵一步。有北蔡居民説:“餓一兩頓,問題不大,但一天不吃藥,問題就大了。”因為配送員數量緊缺,當時一些居民的藥物配送已經延誤了一週多。
居委幹部把上海抗疫黨員突擊隊(浦東組)臨時黨委書記王守瑜拉進配藥微信群之前,提醒他:“你先‘潛水’,別説話。”他進了群,頓時感受到怨氣沖天,居民配藥需求巨大,滿足不了,各種牢騷,還有直接開罵的。王守瑜心情沉重,跟隊員講:群眾配藥問題一定要努力解決。隊員們開始奔波浦東浦西兩邊,在醫院排長隊,優先配好癌症病人和精神疾病病人的藥。城投突擊隊則讓居民把互聯網醫院下單收貨地址直接改成他們的駐點酒店,藥品來一批就送一批。藥送到小區之後,買藥的居民還能收到一條短信:“XXX居民,您好,由於受疫情影響,您在互聯網醫院所配藥品已由上海抗疫黨員突擊隊志願者為您配送完畢,現放置在您所留地址小區門口貨架處,請您知曉,及時領取。感謝您的耐心等待,祝您身體健康。眾志成城,攜手抗疫,堅持就能勝利,堅持定能勝利!”落款是“上海抗疫黨員突擊隊浦東組(上海市級機關志願者突擊隊、上海城投集團突擊隊)”。王曉進説,這是突擊隊精心編寫的,希望讓居民能夠緩解一下焦慮,堅定抗疫的信心。
北蔡地形複雜,送藥隊員不是本地人,剛開始走了不少冤枉路,第一天送藥時,60個配送單,8個人一直送到凌晨2點才結束。每個配送點位都要使用導航軟體搜索,很多點位還搜索不到,只能靠自己去現場摸索。這樣下去可不行,於是突擊隊召開臨時黨支部會議,復盤當天工作,集思廣益找一個更有效率的配送方式。

4月18日,在浦東新區北蔡鎮,上海城投突擊隊工作人員介紹能夠優化藥品配送路線的一款軟體。新華社記者金立旺攝
來自上海城市排水公司市南防汛分公司自控管理崗位的徐陽,大學專業是測控技術與儀器,他想起自己曾下載過的一個App“地圖慧”,使用場景很小眾,普通人可能用不到,卻剛好能滿足當下的使用需求,解決現有導航軟體無法定位的難題。於是,他和隊友們把電子配送表單一鍵導入,“地圖慧”App在地圖上自動生成點位,然後通過複雜地址人工覆核方式,以駐點為始發點,分成幾個分揀區域,計算出了最優配送路線。翌日,他們根據這一方案進行實戰,果然效率提高了很多:這一天29單花了兩個半小時,接下來40單花了還不到兩個小時。因為疫情防控的要求,有的小區只開一個進出口,有的村子路被封起來了,和其他村子共用一個路口……這些都只能靠人親自去“跑一跑”實地才知道。他們把這些經驗都編成文字,逐步完善,供大家參考。一週下來,變化很大。剛開始,8個人一天才完成了60單,到現在,2到3個人一天就能完成180單。
“我們每天連軸轉,很累但也很滿足。聽到居民在電話裏激動地説‘藥到了’的時候,大家很有成就感。”徐陽説,這些天,經常有居民給突擊隊員發送感謝短信,讓隊員們注意安全。每次看到這些,大家心裏都覺得暖暖的,也更有動力堅守到疫情結束的那一天。
“抗疫是一場人民戰爭。突擊隊來北蔡,就是要讓居民實實在在感受到變化,這樣他們才會更加配合各項防疫工作。”在配藥微信群裏,王守瑜感受到,怨氣漸漸下去了,感謝的、點讚的多起來了。
堅持
組織核酸檢測,分發保供物資……何秀梅一直在忙碌,她的日常,就是穿着大白防護服,推着一輛紅色電動自行車,拿着電喇叭,穿梭在小區。記者幾次&&採訪她,她都在忙碌。她説,陽性患者轉運難題已基本解決,居民求醫問藥矛盾也不再像開始那樣尖銳了。
更多的力量,加入了進來。3月24日,上海市委組織部發布致全市共産黨員的一封信《在大戰大考中彰顯特殊責任、特殊擔當》,要求黨員在疫情防控中要帶頭擔起責任、帶頭髮揮黨員作用、帶頭&&服務群眾、帶頭做好宣傳引導。4月6日,中共上海市委發布致全市共産黨員的公開信,要求黨員盡銳出戰、持續奮戰,全力投身到這場嚴肅的抗疫鬥爭中去,排除萬難,爭取勝利。上海全市有超過70萬黨員在社區報到。在北蔡,越來越多封控在家的黨員,亮明身份,開始行動。
5000多位居民、148棟樓、60歲以上老人約佔40%……民樂苑是北蔡鎮居民規模靠前的居民小區之一。從3月中下旬以來,僅有9個人的民樂居委會一直在抗疫一線忙碌,然而疫情形勢複雜多變,小區需要越來越多的人手,才能滿足核酸檢測、物資配送、送醫配藥等各類需求。4月8日,志願者愛心群裏發起接龍,召集到30名左右黨員;9日,志願者黨員代表與居委會溝通,決定同心協力、合理分工解決居民的急難愁盼問題。15日,經上級批准,上海抗疫黨員突擊隊(浦東)臨時黨委決定成立民樂居委臨時黨支部,支部書記祁志宏來到民樂居委。基層組織的力量開始顯現,民樂居委臨時黨支部拿到了雙報到黨員的名單,一一&&後,已經召集到一百多名黨員,共同投入抗疫工作,又通過黨員志願者服務時長統計等制度,用“硬規矩”激發出更強的戰鬥力。
民樂居委臨時黨支部是北蔡鎮成立的第一個臨時黨支部,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工作流程和模式,既是對居委會工作的支持,也能反映居民群眾的呼聲,更是體現了社區內黨員的使命擔當。通過上海抗疫黨員突擊隊(浦東)臨時黨委聯絡員的努力,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社區成立臨時黨支部,而北蔡鎮也已經明確要在當地所有的社區都成立臨時黨支部,發揮協同作戰的力量。王守瑜説,方法論很重要,“組建臨時黨支部,解決‘誰來幹’的問題;編寫小區防疫辦法,解決‘怎麼幹’的問題;強化考核評價,解決‘慵懶散’的問題。”
“我們的臨時黨支部和居委會、群眾志願者、樓組長等經過磨合,已經形成比較順暢的運轉機制。”民樂居委臨時黨支部書記祁志宏常駐在居委會的辦公室,與民樂居委黨總支書記劉信永成了“黃金搭檔”,及時完成工作的協調溝通。
祁志宏介紹,居委會依然承擔攻堅克難的任務,比如封控樓棟核酸採樣、陽性感染者轉運、物資接收等;臨時黨支部人手更充足,負責非封控樓棟核酸採樣、居民配藥、物資配送、宣傳引導等任務;群眾志願者和樓組長成為具體工作執行的有生力量。經過大家的努力,小區內高峰時期20多棟封控樓已經下降到4棟。

民樂居民區的志願者們冒着高溫,又一次完成了小區5000餘人全員核酸檢測。(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以最繁重的核酸檢測工作為例,小區內有一個下沉廣場,以往核酸檢測都在這裡進行,太陽底下暴曬,人員流線混亂,居民聚集容易造成交叉感染風險,核酸檢測時間較長,而且效率也很低。民樂居委臨時黨支部前後調整了3個版本的方案,重新設計核酸點位分佈和叫號秩序,把整個小區分為3個片區,組建專門的掃碼、喊樓、維持秩序志願者隊伍,合理安排醫護人員,以往至少要花6個小時完成的核酸採樣,現在在醫護到位的情況下全員完成僅需3至4個小時。除了行動不便的老人和嬰兒,小區內單次核酸檢測的覆蓋率可以高達95%。
民樂居委臨時黨支部組織委員張璐説:“我沒有想到大家的積極性這麼高,有任務了在群裏吼一聲,就有很多人響應。還有宣傳工作需要專業人士負責,黨員李伶主動請纓,接下了這艱巨的任務。我們有一位70多歲的老黨員顧老師,他也想盡一份力,因為在老年大學教視頻剪輯課程,爺爺就主動指導年輕人采編剪輯,激勵了更多人參與進來。”
“民樂居委”微信公眾號不僅成為記錄好人好事,為居民加油鼓勁的園地,而且成為了提高信息透明度的利器。民樂居委臨時黨支部加大了在微信公眾號上的信息發布力度和頻次,每天通報最新的疫情情況,包括核酸和抗原檢測陽性數量、集中和居家隔離數量、封閉管控樓棟情況、陽性感染者轉運情況等,甚至更新封控樓棟的分佈地圖。同時,這個微信公眾號還會發布核酸、抗原檢測安排,就醫指南,團購黑白名單等信息,在小區內傳閱度很高。黨員們也會在各自的樓棟聊天群裏收集居民的問題,匯總以後及時給予反饋。
北蔡,正在改變。劉子芬説,這段時間做核酸檢測,按樓棟通知出門了,不用像以前一樣排長隊,10分鐘左右就能結束了。
守望
4月22日,艾南花苑收到鎮裏下發的一批保供産品,其中有山東德州扒雞,劉子芬所在的樓棟群裏,鄰居們誇扒雞質量不錯,討論扒雞的吃法,用微波爐轉4分鐘即可,劉子芬説了一嘴:“廚具不全,只有鍋……”立刻,一個不認識的鄰居,要給劉子芬送一台閒置的微波爐。這事讓她“破防”了。
疫情重新“定義”了鄰居,以前僅僅點頭之交的鄰居們,守望相助。在艾南花苑,大家上網搶菜,然後分給樓棟裏的老人。這樣的故事,在北蔡比比皆是。
北蔡鎮鵬飛路鵬海七居,88歲的陳阿婆在小區封控第5天就開始腹瀉,考慮到疫情期間就醫不易,抱着能忍就忍的心理,老人並沒有太放在心上。幾天后,不斷腹瀉的老人開始出現黑便,家屬高度懷疑是腸胃道出血。幾天的腹瀉,加上便血,原本身體就虛弱的老人變得更加虛弱無力。與阿婆同住的兒子也已68歲,焦急之下,他撥通了鵬海七居書記沈美華的電話,沈美華連忙&&了鎮防疫辦,鎮防疫辦第一時間派出轉運車。一場挽救生命的“接力”從居民小區開始,為了給“二棒”節省時間,打“頭棒”的沈美華決定將住在2樓的老人抬下樓。居委社工和志願者一呼百應,抬人的抬人、搬輪椅的搬輪椅,大家和時間賽跑,以最快的速度,將老人抬下樓,並用輪椅推到小區門口,送上轉運車。接收老人的上海安達醫院給予簡單處理後,綜合病人情況研判,將其通過120運轉至仁濟醫院東院。據了解,老人已在仁濟醫院東院住院治療,目前病情穩定。

4月19日,配送物資的車輛抵達上海市浦東新區北蔡鎮一處居民區。新華社記者丁汀攝
志願者的力量,在艱難時刻微光聚成光束,讓居民們感到溫暖。在北蔡各個小區,志願者從早忙到晚:天剛濛濛亮,他們就穿好防護服,戴好口罩,在小區門口為居民們清點物資,雞蛋、水果、蔬菜及藥品防護用具,以便及時為居民的外賣食品和快遞等基本生活物資進行無接觸式配送,為居民的日常生活做好保障。在網格化核酸篩查時,志願者們還要協助居委會維持秩序,保障居民按順序按樓棟有序採樣,避免聚集;協助物業保潔做好一天兩次的樓道垃圾清潔工作……
北蔡鎮陸家嘴錦繡裏小區一名志願者在朋友圈裏深情寫道:
“2022年4月疫情封控期間,小區內除了一輛快磨破車輪的三輪車外,沒有其他高載物量的運輸工具,帶頭的是我們社區老黨員——花老師,年逾七十,每天他老人家都站在最累最苦的崗位。人是有情感的,我們一群年輕志願者在花老師的感染下,個個都是熱血好青年。這次疫情,我們看到了社區治理最美好的一面,愛與信任!”
花老師名叫花長順,他騎車拉麵粉的照片被居民發到業主群裏,很多人受到震撼——花老師的頭髮跟麵粉一樣雪白……大家坐不住了,年輕人紛紛加入志願者隊伍,分成團購組、核酸檢測組、搬運組、分發組,有條不紊開展工作,整個小區的精神狀態都發生了改變。
北蔡仍在苦戰,但一天天變得好起來。4月16日晚,北蔡鎮得到多方支持,十數輛大巴轉運走了聯勤村村民,並在村內開展了全面徹底的環境消毒;24日,載着返家村民的大巴陸續駛向村口,村民們在引導下有序回家,橫幅上寫着:“您辛苦了,歡迎回家!短暫的分離為我們迎來了更溫馨安全的環境!”入夜,聯勤村家家戶戶已經熄滅一週時間的燈光,紛紛亮起。
苦戰仍在繼續,堅持就是勝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