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策”:上海全力救治新冠重症患者
新華社上海4月26日電(記者許曉青 龔雯 楊愷)3月以來,中國多地新冠肺炎疫情波動,上海累計新增的感染者明顯增加。本輪疫情中,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傳播快、隱匿性強,上海累計報告的陽性感染者已超50萬例。
精心救治患者特別是重症、危重症患者,降低病死率,是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的重要一環。

上海仁濟醫院醫護人員在重症加護病房查看監測儀。新華社發 黃興 攝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張伯禮近日在上海接受採訪時説,確診病例中60歲以上老年人的比例佔到三成;同時,大部分老年人患有基礎疾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阿爾茨海默病、腫瘤、尿毒症等。
“這些因素與新冠肺炎加在一起,會導致病情嚴重,而且病情進展快,容易轉成重症、危重症,需要我們格外關注。”張伯禮説。
據了解,在本輪疫情的重症患者救治中,上海堅持三個“並重”,即防止“輕轉重”與重症救治並重、新冠肺炎的救治與基礎疾病治療並重、中西醫治療並重。
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主任王興鵬在相關新聞發布會上説,上海進一步加強了市級定點醫院的救治能力。針對老年患者基礎疾病多且重的特點,上海匯集全市臨床診療經驗豐富的360余名重症醫學專家,加上外省市支援的專家,共同組建了9支重症救治團隊,進駐8家市級定點醫院,對新冠重型、危重型和新冠陽性合併基礎疾病重症患者,實行集中管理和綜合治療。

上海岳陽醫院醫療隊運用中醫撳針法為新冠肺炎患者治療。受訪機構供圖
近期,上海對部分方艙醫院進行升級,按照新冠肺炎定點醫院標準,配齊硬體設施設備,滿足臨床救治需求。同時,上海還建立了對重症患者早監測、早預警、早研判、早干預的救治工作機制,重點關注合併多種基礎疾病的患者。在市級定點醫院,每天固定時段進行多學科聯合查房會診,“一人一策”開展治療,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上海還同步成立了由300余名專家組成的8支市級專家救治組。每個市級專家組,對口包乾負責上海兩個區的定點醫院和方艙醫院,與區級專家組協同開展聯合會診,指導做好相關救治工作,並將重症患者及時轉診至市級定點醫院進一步治療。
張伯禮&&,總體來看,當前就是要分辨高危人群,重視基礎疾病變化,多學科聯合,早期干預,辨證論治,一人一策,抓住主要症狀和核心病機確定好中西醫結合臨床救治方案策略。
“在用藥時機上體現早、快,在治療策略上體現清、通等,注重調節機體整體狀態,避免老年患者進展為重症,截斷病勢,減少死亡。”張伯禮主張,重症醫學科、呼吸科、營養支持、護理、中醫等,每個學科發揮各自優勢、集體發力,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從而控制病情、逆轉病情、降低病亡率。

4月23日,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南部院區,醫生和母體醫院的專家就在院重症患者的診療方案,逐一探討,制定“一人一策”。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他還介紹説,目前中醫根據基礎疾病等因素,對每名病人當下最危險的因素,採取辨證的方法和有針對性的治療策略。具體就是“早”和“準”,早發現、早預警、早研判、早干預;採取針對性精準治療,“一人一策,一人一方,一天一方”的方法施治。
在上海市公共衞生臨床中心臨時執業點,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醫療隊收治了多名高齡、多合併症、高危情況的患者。專家們對每名高危患者都做到了“一人一策,有章可循”,比如加強監測和護理等,24小時不間斷地對患者的心率、血壓、呼吸、氧飽和度等進行監測,加強值班守護和巡視。
該醫療隊還將兩年前在武漢雷神山醫院積累的應對經驗,充分運用到本輪的重症救治中,將一名擁有肺癌病史的老年新冠患者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一人一策,還體現在配合治療的具體護理方案上,這有助於高齡患者更快化險為夷。”上海岳陽醫院醫生劉丞豪説。
與上海醫護並肩戰鬥在重症救治一線的還有來自全國多省的援滬醫療隊。“對於患有基礎疾病的老年患者,醫生要隨時關注他們病情的變化。我們配齊了多种先進設備,應用於心肺功能嚴重受損的危重症病人救治。我們一定盡最大努力救治重症患者,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重症醫學科醫生徐敏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