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魔都·守滬擔當 | 12小時、3萬步和76歲——來自基層一線的戰疫片段

新華社客戶端上海3月27日電(記者朱翃 郭敬丹 史依靈)上海的疫情防控正在最吃勁的關頭。社區封控,核酸檢測、看病配藥、蔬菜保供……基層一線,各項工作千頭萬緒,卻是一枝一葉總關情。關鍵時刻,共産黨員先上!這已經深深內化於基層黨員的行動實踐中,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
——12小時。
閔行公安分局浦錦路派出所社區民警顧曉芬説自己都沒想到,“人到中年還練就了‘新技能’。我們現在是集中辦公,下社區一工作就是12小時,要穿好‘大白服’,上廁所就很不方便,特別耽誤時間。我就少喝水,盡量憋,沒想到我自己竟然能憋12個小時。”一番話,讓人又好笑又心疼。

閔行民警顧曉芬工作照
42歲的她原本負責內勤,就因為自己“好動、閒不住”,主動申請到一線去做社區民警。她的同事評價她説:“這位阿姐有‘三快’——腦子快、手腳快、語速快,是社區民警的好料子。”

閔行民警顧曉芬工作照
3月21日上海降溫大雨,顧曉芬在居民小區群裏轉發了第二天的天氣預報,並告訴大家自己將結束這一輪次的上班,要開始居家辦公,如果有什麼問題及時通過手機&&。在顧曉芬的手機裏,2477名微信好友,轄區居民佔了八成;73個微信工作群,24小時開機。

閔行民警顧曉芬工作照
細心的顧曉芬還發現,很多居住在轄區裏面的租客往往並不在小區業主群,他們是沒有辦法做到第一時間接收重要信息的。她通過走訪排摸。組建了一個43人的“房東群”,並對房東們提出了第一時間將各類防疫政策信息對租客們進行轉述的要求,目前都落實得很好。

閔行民警顧曉芬工作照
黨齡22年的她説,“黨員身份就意味着多一份責任與義務,關鍵時刻要比普通人付出更多。作為一位民警,我不求個人得與失,只求百姓安寧轄區平安。”
——3萬步。
上海市靜安區芷江西路街道普善路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張磊近日刷新了自己每日步數的最高紀錄。3月7日起,他所在轄區內陸續有3個樓組要配合疫情防控進行48小時閉環管理。

張磊(右一)與工作人員在閉環管理樓組樓下。受訪者供圖
張磊今年33歲,這是第一次接到閉環管理任務,用他自己的話説,這是“最不想碰到的情況”,但為了能在“最不想”真的到來時做到快速、有序,他一直在準備。
“去年看到有居民區被納入閉環管理時,我和街道申請去做志願者,實地學習、歷練。”張磊説,“我得心裏有底,要對居民負責。”
住戶情況排摸、防疫物資交接、張貼居民告示、引導居民提前準備好做核酸檢測的相關二維碼;為每個閉環樓組建居民群並擔任群主,回復居民疑問、告知注意事項……忙前忙後,張磊的3萬步就是這麼跑出來的。
“各位,解封”,每次,張磊都第一時間在群裏發布通知。不少居民對他説,“書記,你辛苦了!”
張磊想起第一天進入閉環管理時居民給他發的消息:“書記,看到我們樓下出現‘大白’了,什麼情況?”張磊告訴他,“那就是我,大家配合統一安排就好。我在的,你放心。”這是一位黨齡11年的社區幹部的承諾。
——76歲。
“這次防疫工作很吃緊,村裏許多年輕人都參與了,我這個老黨員怎麼能落後!”崇明區廟鎮南星村村民朱祖達向組織報到時都快生氣了。
身上紅馬甲、頭頂小紅帽、再戴上口罩,這一番“打扮”讓人根本看不出眼前的這位志願者竟然是位76歲的老人。連日來,朱祖達積極奔走在南星村的防疫一線,主動參與道口值守、人員排摸、物資配送等工作。每天早上7:30,他會準時出現在道口上,利用熟悉村情民情的優勢對過往的外地來村人員進行體溫測量、信息登記。
這位黨齡56年的老同志,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入黨的老村幹部,“退而不休”的他,平常就是個熱心人,至今仍被南星村村民深切地稱為“大隊長”。如今疫情來襲,他更是主動向村委會申請到一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疾風知勁草,危難顯擔當。正是這一個個戴着黨徽的身影,讓我們在“倒春寒”中,也總能感受到那份溫暖。
新華社『解碼魔都』工作室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