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未來感十足 頂尖科學家論壇永久會址建設雛形初現

2022年03月26日 09:06:01 來源: 新民晚報

    

圖説:莫比烏斯科學公園效果圖 建成後將成為頂科社區內最為核心、面積最大的公園綠地。採訪對象供圖

    3月的上海,正經歷着一場疫情帶來的“倒春寒”。

    在臨港新片區的頂尖科學家社區建設現場,有那麼一群心有春光的人。細緻的防疫措施下,頂科社區的建設並沒有按下“暫停鍵”。頂科協上海中心社區總經理宋晨光介紹,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永久會址已雛形初現,國際聯合實驗室部分進入地上建築階段,頂科社區內市政配套設施正快速推進……

    都説“春耕秋收”,向春而行的努力是為了秋天的約定:在這兒舉行第五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這一從論壇孕育出的想法,正在頂科社區落地生根,不斷壯大。

    在臨港,一個個“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的願景和承諾正逐漸成為現實。

    科創新地標未來感十足

    滴水湖畔的環湖南三路,頂科永久會址施工現場,忙碌不減。

    頂科永久會址總建築面積22.8萬平方米,由主建築會議中心和東西兩棟塔樓組成。遠遠望去,整個建築如同一對張開的翅膀,又形似一扇敞開的大門。近看,L型的會議中心上,大部分玻璃幕墻已安裝到位。其後,東西兩座塔樓同樣已經結構封頂,高高聳立。據了解,會議中心目前正在全面開展室內精裝修、設備安裝等,快馬加鞭的目標是:如約在第五屆論壇投入使用。

    自2021年3月28日啟動以來,頂科永久會址項目再次跑出了“起步就是衝刺,開局就是決戰”的臨港速度——171天,完成6萬平方米地下室建設;192天,會議中心結構封頂;226天,項目整體結構完工……還有一項數據更能反映建設的“節節高”:地面建築平均每天“長高”超1.5米。

    

圖説:頂科論壇永久會址已經結構封頂,以期在第五屆論壇投入使用。採訪對象供圖

    在頂科永久會址中,處處可以找到充滿未來感的元素——數字圖書館和新片區首個超800座的綜合型劇場,可以滿足科學家在開會之餘辦公、休閒等需求,在平日裏也會向公眾開放;配套酒店的⼤堂將設立AI互動體驗區,通過科學模仿、裸眼3D、燈光效果等途徑來模擬每年的科學成果,將科研成果趣味化、可視化;會議中心的二層屋頂平台鋪上光伏板,未來將滿足會議中心內一部分的電力供應,而在光伏板之間,還將採用種植屋面,踐行節能低碳。

    科學策源地全面衝刺

    頂科永久會址所在區域,是一片約3.2平方公里的頂尖科學家社區,規劃建設包括頂科永久會址、國際聯合實驗室以及莫比烏斯科學公園等城市功能配套設施,定位為“世界級的新時代重大前沿科學策源地”,聚焦重大科學問題和前瞻性基礎研究。

    一個容納全世界“最強大腦”們“頭腦風暴”的場所,會是什麼樣?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曾這樣暢想:“這一社區將最大限度促進全球科學家之間的溝通和互動,提供世界頂級科研配套設備,不僅能保證研究順利開展,還能很好照顧研究人員的生活起居。”

    從頂科永久會址的二層平台向外望去,四週同樣是塔吊林立——

    世界頂尖科學家國際聯合實驗室建設正按計劃推進,部分已經進入地上建築階段,預計到第五屆論壇期間,實驗室結構均可完成,精心設計的實驗室外立面將給與會科學家一份驚喜。

    另一邊,莫比烏斯科學公園也已開建,總面積約 14.3公頃,建成後將成為頂科社區內最為核心、面積最大的公園綠地。“公園中間有周長超過600米的莫比烏斯環,極具藝術、科技和未來屬性,一定會是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景點。”宋晨光充滿期待。

    而包括道路、橋梁、公共管線等在內的市政配套設施,則在全面衝刺,預計本月底前完成主要道路通車,6月底前完成多條主路的全線貫通……

    “各參建單位嚴格落實市、區及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的防控措施,執行封閉式管理。除按要求實施點對點通勤、定期核酸檢測外,大量項目一線管理人員將走班改為常住,同時積極協調資源,確保工人後勤保障。”宋晨光告訴記者。

    引科學人才近悅遠來

    創建開放包容的創新生態,既是全球科學家和創新者的共同期盼,也是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目標。

    “頂尖科學家社區不僅為科研團隊提供與世界其它頂級科研機構相當、甚至更好的研究條件及持續穩定的經費支持,而且為了增加對優秀科學家吸引力,社區配套也將從貼心運營服務、齊全職住配套、行政綠色通道三個維度出發,給科學家團隊和社區居民提供全方位保障。”宋晨光説。

    對照科學人才的需求,頂尖科學家社區還將配套一些高品質的住宅、醫療機構和商業綜合體,打造國內外人才近悅遠來的環境。

    在宋晨光的描述裏,充滿城市科學元素的社區藍圖徐徐打開:未來,社區居民徜徉在公園時就能與全世界“頂尖大腦”不期而遇,感受濃濃科學氛圍。區域內教育設施規劃齊全,包括多所幼兒園、小學、初中及高中,樂見青少年在這種環境中成長,投身於未來的科學事業。

    “當然,頂尖科學家社區也推動論壇和國際聯合實驗室科技創新和成果的落地。這裡一定會為全世界科學家搭建起更為廣闊的交流舞&。”宋晨光信心十足。(記者 郜陽)

【糾錯】 [責任編輯: 許超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529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