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郊抗疫一線:“慢行鍵”裏的“加速鍵”

新華網上海3月23日電(記者李榮)疫情之下,城市按下了“慢行鍵”。但是,為了居民的需求,為了城市的運行,在滬郊抗疫一線,那麼多人卻按下了“加速鍵”,確保居民生活不添堵。
在滬郊金山,石化街道紫薇苑小區被劃為封控區。街道建立“前線指揮部+基層黨支部”的工作機制,選派機關黨支部書記、優秀機關黨員進駐小區。很快,通過編制社區管控“一居一檔”應急預案和“三表兩圖”(住戶信息表、重點人群表、志願者分組表以及封閉小區單元樓處置工作流程圖、疫情防控作戰圖),一條條工作思路逐漸理順。
社區裏的“高手”也行動了起來,進一步完善小區的封閉管理。經過“高手”的指點,社區優化了力量調配,對應疫情防控和居民們的需求,將原來一個志願者群細分為核酸檢測、物資配送醫療應急等八組,既做到按樓棟包片管理,又結合核酸檢測、物資配送等事項進行分工。大家群策群力,社區裏的一個一個焦慮,都逐步被消減消除了。
同時,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還有一群人每天24小時為城市保駕護航。為了確保污水、垃圾有歸處,他們開足馬力不停工。從上海金山衛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得到的信息,近期生活污水的日處理量,由往年不到2.2萬噸增加至2.7萬噸。為保障金山區39個小區和碳谷綠灣産業園100余家企業污水排放的需求,污水廠14位員工駐廠72小時沒有回家,加強跟蹤在線監測,每隔3小時對全廠進行巡檢,及時查看設備和加藥系統是否正常運行。
作為“垃圾的終結者”,上海金山環境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爭分奪秒、以快制快”,3條日處理能力各為500噸的生活垃圾焚燒線,24小時不停歇,“消化”來自金山區所有居民小區的幹垃圾、生活垃圾和水質凈化廠的污泥。
特別是來自隔離區的生活垃圾,在進入卸料口前,不僅要進行基礎的車輛消殺、人員測溫登記,而且其餘類型的垃圾車輛和工作人員必須“清場”,確保隔離區的生活垃圾與其他垃圾不會發生交叉污染;燃燒結束,垃圾車出卸料口時,再次消殺,確保出廠安全。
一手防疫情,一手保民生,一手保發展。滬郊的“抗疫戰”還在繼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