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校長支招上網課學生保護眼睛
“上海學生這個禮拜都開始在線教育了,千萬要提醒家長,每天一定要讓小朋友們去戶外走走。哪怕是因為隔離不能下樓,也最好到陽&上打開窗,曬曬太陽,和日光接觸,這樣才能保護眼睛!”本週,記者接到了一個語氣急切的來電,電話那頭是靜安區教育學院附屬學校校長、特級校長張人利。
老校長
提醒孩子們走到陽光下
為何一定要把宅家的娃“趕”去戶外?這位老校長毫不避短地説,這和學校意想不到的一個變化有關。常年來,靜教院附校的近視眼發生率每年呈下降趨勢,遠低於全市同年齡段平均近視率。去年,初中部搬遷至全新的校舍,標準400米跑道、大草坪、陽光露&等室外空間是老校捨得數倍,運動設施一應俱全。按理説,孩子們有更多時間散步、運動,讓眼睛得到休息,但2021年的統計數據卻多年來首次上升,而且一口氣上升了9個百分點。這個結果讓人驚訝又着急。
“後來,我就開始琢磨,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呢?”張人利説,在召集全校體育老師開了三次全體座談後,終於漸漸找到問題所在——原來,在老校舍時,全校只有小小的籃球場,時間一長,老師們習慣了利用籃球場開展活動,但那時,每節體育課還是在戶外上的。搬入新校舍後,一方面,起初幾個月草坪尚未完全修繕,無法使用;另一方面,寬敞的室內籃球場着實誘人,且不用擔心高溫或酷寒、陰雨天氣,老師們習慣性地延續了原先的教學方法,體育課往往多半搬到了室內上。“你想,這樣一來,同學們是不是太陽曬得少了,日光接觸得少了?可能這就是造成很多同學視力下降的原因之一。”張人利説。
校長的發現,讓校體育教研組長王廣轉很有 啟發。“是的,我們後來規定,體育課無論今天練習主題是室外進行的跑步還是乒乓球等室內項目,老師都必須把準備活動放在戶外進行,引導同學們在陽光下運動,走向操場。”王廣轉説,體育教師不但要關注體育成績,更加應該關注學生全面的身心健康,包括近視率。在線教育開始後,靜教院附校建議同學們,對着屏幕上體育課時,盡量將老師的動作記在腦海裏,然後讓眼睛休息一下,讓身體動起來;即便在室內,也可以盡量到陽&等光線充足的地方運動。
眼科專家
戶外活動強調的是戶外
“對抗網課造成的眼負面影響,最值得推薦的方案是:戶外活動。”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院長周行濤對於張人利的建議,&&肯定和讚同。周行濤指出,居家對孩子眼睛的影響源於兩方面:戶外活動減少和近距離用眼(不僅是電子産品)增加。
國內大樣本研究證實,每天增加一節45分鐘的戶外活動課可以將近視發病率降低9%。戶外活動的魔力在於其全光譜的亮光和全視野的保護性離焦。在這裡,戶外活動強調的是戶外,而不是活動,也就是説在戶外靜立40分鐘的效果好於在室內打乒乓球或籃球1小時。
周行濤建議,在居家期間,孩子不用把時間花在上學、放學路上,反而有更多時間可以在戶外綠地暢享春光。“我們何不給孩子在清晨和傍晚各增加1小時的戶外活動,這也意味着減少2小時的電子産品接觸時間,同時可以通過跳繩打卡等方法增強體質,豈不一箭三雕?”周行濤説。(陸梓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