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織網、嚴防守,上海全力保障城市運轉如常
3月以來,上海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反復,城市迎來一波境外輸入病例與本土病例疊加的嚴峻考驗。
核酸篩查、轉運隔離、區域管控、醫療救治、保障供應……各項工作平穩有序推進,上海市相關部門也第一時間主動回應群眾關切,在兜緊城市公共衞生安全網的同時,努力保障城市如常運轉。
動態管控、加強救治 築城市防疫屏障
傳播涉及多個鏈條,呈局部小範圍散發。3月1日上海本輪疫情的首發本土確診病例出現後,多個區的樓宇、小區和醫療機構被納入閉環管理。
從一組病例軌跡,可以看出上海防疫工作面臨的挑戰:1日,新增本土確診病例活動軌跡聚焦於普陀區一文化活動中心;3日,新增本土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均係松江區一超市員工;6日,新增本土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係徐匯區一入境人員集中隔離點相關人員……
面對更狡猾的病毒,上海快速劃定社區管控範圍,動態調整管控方案,爭取以最小的成本阻斷病毒傳播。從截至8日發布會通報結果看出,本輪上海疫情中,除首發病例及1例因發熱主動就診的病例外,其他感染者均係在隔離管控中篩查發現。

定點醫療機構醫生在對患者CT影像進行討論評估(上海市公共衞生臨床中心提供)
伴隨病例數量增加而來的,是定點醫療機構的救治壓力。面對在院病例數屢創歷史新高,上海從全市調配醫護力量,支援定點醫院,包括中醫和心理醫生,同時增強了後續的醫療空間和物資儲備。
6日,經上海市公共衞生臨床中心和其他市級醫院支援醫護人員精心治療、市級專家組評估,65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出院和16例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醫學隔離觀察,這是疫情出現以來上海市一次性出院數最多的一次。
全力奔跑、嚴控傳播 護城市公衛安全
此輪疫情涉及多鏈條、多區域,對流調隊伍的速度和精度提出更高要求。警報拉響,上海市3000多名流調人員緊急出動,與社區基層工作人員爭分奪秒地“跑”到城市“毛細血管”裏,“‘抓’病毒、排風險”。
“我們現在一定要快速精準地篩查,病毒才能被及時‘揪’出來,疫情才能得到有效控制。”虹口區江灣醫院護理部護士趙瑾説。
上海市楊浦區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杜家璽因所住小區進行閉環管理,被“隔離”在家。考慮到防疫形勢嚴峻,他主動申請“居家辦公”,堅持在家進行電話流調。杜家璽&&,疫情當前,同事們都在前方徹夜奮戰,不論自己身在哪都要想辦法出一份力。杜家璽妻子是寶山區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夫妻二人在家還經常就流調細節做業務交流。

流調人員在密接軌跡點查看監控視頻排查密切接觸者(楊浦區疾控中心提供)
“我們有16名檢驗人員24小時駐守實驗室”,在流調環節的末端,採樣標本的病毒檢測任務也通宵達旦。在靜安區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科,檢驗組的最高紀錄是24小時做完1500份檢測標本。“投入更多時間,第一時間完成任務。”檢驗科科長袁峰説。
“要精準防控,對民眾生活影響最小,那就要全力奔跑,嚴控病毒傳播的高風險人群,篩查和監測次密接人群,逐漸切斷傳播鏈。通過我們的耐心,跑贏病毒,在動態追蹤中消除病毒蔓延。”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説。
多方聯動、齊心協力 保城市運轉如常
記者走訪上海部分市場及交通樞紐發現,封控區域外的居民整體生活並未受到太大影響。在上海市虹口區曲陽菜市場,一些商家&&目前菜品供應正常,整體價格沒有太大波動,“一些老顧客還是按照日常習慣前來購買食材”。
疫情發生以來,上海市商務委員會持續加強市場運行動態監測,加大貨源組織力度,確保城市“菜籃子”安全高效有序運行。目前,上海各區已制定了生活物資保供預案,組織各類市場渠道保障供應,滿足社區居民生活需求。

市民在菜市場購買蔬菜(新華社記者袁全攝)
由於上海多家醫院進行閉環管理,暫停門急診服務,如何就醫成為群眾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對此,上海市衛健委組織各區完善疫情條件下醫療服務管理運行機制,包括設立孕産婦急救綠色通道、提供“點對點”閉環就診接送服務、專家採取遠程指導、現場會診等。
城市運轉如常,離不開群眾的配合和理解。“這幾天看到網上不少小區、醫院、商店因為排查封控,我和同事們都堅持背着電腦上下班,萬一臨時接到通知要封控也不怕。總之,我們不能給防控人員添麻煩。”一些“上班族”説。
“兩年多來,疫情給大家生活、工作、學習帶來了一定影響,特別是近期本土疫情的管控更是給市民朋友帶來了不便,但要特別感謝市民朋友,因為你們的理解、支持和大力配合,才使得上海這座人流量多的大型城市總體在生活、學習、工作上處在一個比較正常的狀態,這是防疫工作者和全體市民共同努力的結果。”上海市衛健委主任鄔驚雷説。
記者:袁全、史依靈
編輯:彭紅、楊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