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數“治”城市,問科技要力量

2022年02月13日 09:07:32 來源: 新民晚報

    基層是實現源頭治理的關鍵,如何發揮“兩張網”作用、深挖數據金礦,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治理新路?在上海,無論是是老城區還是新社區,創新管理方式、問科技要力量,讓城市管理像“繡花”一樣精細。

    浦東花木街道:精準防控無微不“治”

    東方藝術中心、上海科技館、新國際博覽中心……擁有眾多地標性建築的花木街道是典型的超大型社區,轄區面積20.93平方公里,面積甚至超過了浦西的一些區;但街道僅配備65個公務員、兩個派出所,管理力量只有浦西某些區的三十分之一。

    如何用“小”管理力量撬動高效能治理的樣板?上海第一個街鎮級的數字孿生城市應運而生。花木街道與上海市測繪院、脈策科技(城市數據團)啟動“數字孿生城市”建設項目,共同建起一座獨特的“城”。

    數字孿生城市是什麼?花木數字孿生城市技術總負責張逸平介紹,它是在數字世界建設一個和真實世界一模一樣的城市,仿佛是一對雙胞胎。“以疫苗接種為例,孿生城市可以掌握街道內完成了兩針疫苗的注射的居民數據。有了這些數據,我們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動員居民接種第三針加強針。根據標籤,還可以精準找到獨居老人、殘疾人等一些特殊幫扶對象,在疫情防控期間和日常服務時可以給予特殊關愛。”

    每年春節前夕,街道都要對轄區的困難人群開展幫困工作。過去該項工作主要依靠居委日常了解和實地排摸來發現和確認對象。今年,花木街道採用了全新的方式。“在市民身份標籤的基礎上,建立了多重困難對象挖掘模型,對街道內的所有居民的經濟困難情況分析計算。在幫困工作開始前,給每個居委一份各自居委困難人員的清單。居委社工可以以這個清單為基礎核實和確認,很大程度減少了社工排摸的工作量,還發現了不少之前居委並未掌握的情況。”花木街道城運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

    數字孿生城市的“威力”還不止於此,它在發現安全隱患方面能夠“上天入地”,發揮積極作用。新年以來,根據上海“促發展、保安全”大走訪、大排查工作部署,花木街道開展了轄區內建築物安全隱患和排查,排查出的安全隱患都通過掃碼填表落到實處。針對目前排查出來的隱患,有關部門將進一步細分類別,根據輕重緩急落實責任人、時間表來推進整改。“我們的數據採集還在不斷推進,現在正在進行6類地下管道三維地圖建設。完成後可以針對石油、天然氣等危險管道穿越相聚的地方做系統性的風險提示,這就是數據採集量足夠大之後將産生的城市治理正效應。”張逸平説。

    如今,花木街道在現有系統的基礎上不斷優化升級,融入更多新的智能算法,讓孿生空間從地上拓展到地下、物聯感知從攝像頭到全要素管理、孿生時間從現在到未來的倣真,不斷拓展應用場景、增強公共服務的情境智能、發展更多應用能力,持續推動城市治理物聯、數聯、智聯。

    靜安臨汾路街道:“數字吹哨”推動基層治理“智”變

    近日,靜安區臨汾路街道社區自治辦公室幹部董傑的手機,收到“數字駕駛艙”自動推送的一條短信,提示保德路425弄小區業委會距離到期換屆已不足8個月。董傑立即督促居民區黨總支盡快啟動業委會換屆選舉改選工作,保證基層小區“三駕馬車”運行不斷不亂。記者11日採訪了解到,在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臨汾路街道立足現有的信息化基礎和發展優勢,充分發揮民情日誌·數字駕駛艙“數字吹哨”場景應用的作用,讓數字“開口説話”,推動基層治理進一步“智”變,為居民提供貼心服務。

    臨汾路300弄某號有一住戶水錶數據異常,超出該戶正常用水量,疑似存在“群租”現象。街道“民情日誌·數字駕駛艙”發出數據異常預警信息,街道城運中心工作人員接到預警後,立即通過“一網統管”平台,派單到汾西路261弄居委會。居委會幹部立即上門調查,發現該戶違規將客廳、房間分割後租賃出去,總計租住8人,確屬“群租”。居委會又迅速通過小區物業,&&業主要求拆除隔間、恢復原有房間面貌和功能,一週後再上門復查整改情況。

    “民情日誌·數字駕駛艙”是臨汾路街道特有的民情信息大數據系統,集深度分析、智能應用、風險預警、輔助決策於一體。街道打通區級2個、街道級11個應用子系統,所有數據經過清洗後,匯入“民情日誌”大數據庫,將其建設成為街道層面“一網統管”平台的“數字底座”,目前已匯聚千萬級體量的民生數據。在海量數據的基礎上,街道探索了以數據分析、數據挖掘、數據應用為目標的“數字駕駛艙”算法分析工具,全面感知社會事項及公眾所需,為政府決策提供豐富的數據資源。在群租識別應用上,街道與轄區供水、電力等單位通過黨建聯建,實現了居民生活用水、用電等數據的共享,並通過對房型、面積、登記常住人口、樓層等數據交叉比對,構建起疑似群租識別標準模型。通過“數字駕駛艙”的“數字吹哨”,為“群租”行為快速發現、及時處置提供了科技支撐。今年春節,街道運用“數字吹哨”輔助,確認了“群租”30戶,極大地提高了治理群租的精準度。

    街道還實施“民情日誌+精準幫扶”模式開展救助工作,通過對接大數據平台和檢索分類標籤,主動匹配救助人群,完善主動發現機制,將精準服務落到困難群眾身上,實現“政策找人”落實落地。

    數字賦能,效率治理,創新運用數字化手段,為基層治理減負提效。通過對數據的分類歸集和智慧加工,街道開發了主動推送提醒信息、在線審批業務表格、自動審核人員信息等功能,有效升級基層幹部的治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讓他們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為群眾做實事。結合社區大腦和數字駕駛艙,通過大數據中心平台和雲計算,將信息技術和管理技術相互融合,達到工作提醒主動化、風險識別自動化、決策管理智能化。

    目前,臨汾路街道已實現10余個場景的“數字吹哨”功能,如“用水異常”“門診大病”“群組預警”等,累計智能報警超4000次,有效幫助基層幹部主動發現問題,及時服務居民,提高治理效率。(記者 宋寧華 江躍中)

【糾錯】 [責任編輯: 許超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46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