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賡續偉大建黨精神 書寫不凡履職答卷——2021年上海政協工作紀實

2022年01月19日 08:37:25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客戶端上海1月18日電(記者黃安琪 吳振東 佘靈)2021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局之年。這一年,上海市政協堅持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充分發揮統一戰線組織功能和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書寫了凝心聚力的“政協答卷”。

  築牢“主心骨”

  初心薪火相傳、使命永擔在肩。政協黨的建設,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協發揮好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的根本政治保證。

  2021年,上海市政協把認真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作為砥礪初心使命的“磨刀石”、激發幹事創業精氣神的“動力源”,全面落實黨中央和市委部署要求,立足上海作為黨的誕生地和初心始發地、偉大建黨精神發源地的定位,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中之重,依託國是書院、麗都讀書會、委員講壇等平台,構建市區政協聯動、線上線下結合的多層次立體化黨史學習教育格局。

圖為讀書活動總結大會現場 受訪者供圖

  2021年4月10日至6月30日,市政協在全國政協書院開設“從石庫門到天安門”主題讀書群。82天時間裏,委員網上發言數量超過41萬條,並在全國政協書院“中共黨史學習讀書群”分享“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建強精神家園,奮力創造新時代上海發展新奇蹟”學習體會,呈現全覆蓋、深研學、高強度、大聯動的火熱景象,取得思想進步和團結民主雙豐收。

  “利用各種時間和大家一起讀書、讀歷史,這種讀書形式對我而言是新鮮的,更是印象深刻的。讀史使人明智,唯有以史為鏡、以史為鑒,才能不忘初心,開創未來。”趙柏基委員的感慨,説出了委員們參與讀書群的直接感受。

  41萬條網上留帖,是委員們“學”出來的,也是委員們“走”出來的。委員們在圖書館、紀念館、工人文化宮、勞模風采館等地開展形式多樣的線下讀書和考察活動,加深對黨的百年奮鬥歷史的認識,加深對黨的精神譜係的理解。

  把黨史學習成果融入實際工作。市政協深入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市政協主席會議成員帶頭走進社區、走入基層,聽取民情民意助力民生改善;三級政協委員強化為民意識,積極參與基層社會治理,主動走進社區、園區、企業、樓宇,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問政於民。

  聚力“高質量”

  2021年,上海市政協堅持以服務“十四五”順利開局為工作主線,全力推動重大戰略任務落實落地。全年舉行4次專題議政常委會議,形成10個主席會議成員重點協商辦理提案專題,圍繞11個專題開展以民主監督、知情明政為重點的年末委員視察,並結合市政協年度協商計劃、民主監督計劃和議政調研計劃進行一系列協商、通報及調研、視察、考察、走訪等履職活動,為精準建言提供源頭活水。

  一年間,就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加快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建設、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發展“五型經濟”、建設“五個新城”、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重點工作,上海市政協深化協商實踐,充分發揮決策諮詢作用,推動中央、市委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落實。

圖為上海市政協圍繞“《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實施推進情況”開展2021年年末委員視察 受訪者供圖

  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是長遠發展的“必修課”。十一屆市委十次全會將“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作為上海“十四五”的指導思想之一,並首次提出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

  2021年3月31日,市政協“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的市場化力量參與機制”重大課題調研正式啟動。調研組緊扣《關於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意見》,聚焦市場化力量參與城市數字化轉型,深入基層企業走訪,聽取社會各界建議,着力摸清底數、找準癥結、提出對策,形成高質量調研成果。

  2021年6月28日,市政協召開十三屆六十六次主席會議,審議通過了“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的市場化力量參與機制”調研報告。針對“數據孤島”、市場化力量參與架構不全、關鍵技術“卡脖子”、專業人才匱乏等問題,調研報告提出,要從制度、機制、創新政策舉措等方面激發市場化力量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021年10月27日,市政協十三屆三十次常委會議上,市政協常委和委員們圍繞“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專題議政,系統分析上海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總體情況,從強化機制重塑、示範先行、場景牽引、法治保障等方面提出對策建議,收到良好效果。

  善謀“民生策”

  “又到年底了,不知道還能不能參加街道舉辦的協商活動?”年關將近,不少市政協委員不約而同想到這個話題。

  到底是什麼活動讓他們這樣“心心念念”?2019年年底,中共上海市委制定《關於新時代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實施意見》,專門就推動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的機制建設、責任落實、場所設置、經費保障等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

圖為上海市政協委員們在路口實地視察大貨車右轉必停情況 受訪者供圖

  “零距離協商”“協商議事廳”“協商在一線”“協商活動站”“委員工作室”等富有特色的協商平台,如雨後春筍般在各區政協綻放開來。

  經過一年多實踐,2021年4月21日,市政協召開政協委員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推進會,提出全市統一建設“協商於民”委員工作站,在滬全國政協委員、市政協委員和區政協委員下沉落地,打通三級委員履職界線,推動委員走出政協、沉到基層、融入群眾。

  2021年7月30日,首批110家“協商於民”委員工作站正式授牌。截至目前,全市共設立“協商於民”委員工作站233個,實現上海所有街道(鄉鎮)全覆蓋。2021年12月,“協商於民”委員工作站順利入選“上海市政協十大工作品牌”。

  “我看到了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的進展,更看到一群優秀基層幹部真實的工作狀態。我堅信,民心工程定能讓人民群眾放心!作為政協委員,我也要更加積極助力基層社會治理,盡到自己的職責。”這是2021年9月,一位市政協委員在參加了街道協商活動後留下的感言,寥寥數言,説出的卻是所有參與基層治理工作的政協委員們的感動和決心。

  截至目前,全國政協委員和市政協委員共計305人(603人次),參加基層履職活動達到500余場次,內容涉及加裝電梯、養老綜合服務、集中充電設施建設、社區文化供給、口袋花園項目、小區治理、優化營商環境、鄉村振興等,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委員就在身邊,政協離群眾很近。

  畫出“同心圓”

  “Amazing!”2021年5月12日,一群金髮碧眼的“洋面孔”現身上海國際舞蹈中心一號樓排練廳,在觀賞完上海歌舞團舞蹈《漁光曲》帶粧排練後,外籍友人對表演發出由衷讚嘆。

  這是市政協舉辦的“外籍人士走近政協界別委員”活動現場。活動中,60余名各國駐上海領館官員、友城代表、白玉蘭獎及虹橋友誼獎獲得者代表等外籍人士,走進上海市各文化藝術院團,與政協文化藝術界委員面對面交流。

圖為“外籍人士走近政協界別委員”活動現場 新華社記者黃安琪攝

  隨後召開的座談會上,部分市政協委員、在滬全國政協委員分別結合各自工作實際,向現場外籍人士介紹培養少數民族藝術人才、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加強青少年藝術教育等工作進展。

  “通過今天的活動,不僅進一步了解了人民政協制度,更感受到上海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會後,眾多外籍人士代表表達了相同感受。

  同時,上海市政協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精心打造“澳門青年人才上海學習實踐計劃”活動、“滬港合作和發展研討會”兩大品牌項目。

  通過專題調研、提案視察等方式積極推動華僑權益保護條例、惠&政策等措施落到實處;依託台胞聯絡組、華僑華人經理人座談會兩大平台,幫助在滬台胞、僑胞反映意見建議和利益訴求,引導在滬台胞、僑胞了解形勢政策,不斷增強向心力凝聚力。

  “我們持續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學習往深裏走、往實裏走、往心裏走,凝聚同圓共享中國夢的最大共識。”上海市政協常委、港澳&僑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徐力&&,“我們將抓住建黨百年契機,寓思想政治引領於團結民主之中,發揮好春風化雨、爭取人心、凝聚共識、增進團結的作用。”

【糾錯】 [責任編輯: 羅沛鵬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43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