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這家福利院248名員工全部留滬過年

2022年01月21日 09:33:10 來源: 解放日報

  最近,楊浦區社會福利院裏的248名員工做了個決定,今年春節大夥兒都不回家,留在上海陪老人們過年。

  女兒婚禮兩年推遲兩次

  傍晚5時,楊浦區社會福利院的房間內,護理員趙德榮正在給6名失能失智老人喂飯。把飯菜打成流質,用針管喂食,等老人慢慢吞咽下去後,再喂點水,潤潤嗓子,最後幫她們清潔嘴裏的殘留物。

  趙德榮的丈夫趙成柱是福利院的綠化養護人員,每天4時30分下班後,他會來到妻子負責看護的老人房間裏,幫忙給老人喂飯、倒水、洗碗。

  原定今年1月14日舉辦的女兒婚宴,夫妻倆盼了好久。“婚宴半年前就定好了場地。”趙德榮説。1月4日,副院長張智萍還幫他們訂了1月9日從上海到安徽滁州的車票。可到了1月7日,為響應民政部門對養老機構疫情防控的要求,福利院倡議員工非必要不返鄉。當天下午,夫妻倆就把票退掉了。

  “女兒的婚宴本來去年就要辦了。”趙成柱説,按照老家習俗,婚宴要放在過年那個月,親戚朋友都回家了,在一起吃喜酒比較熱鬧。然而去年由於疫情緣故,婚宴推遲到今年,沒想到今年還是沒辦成。趙德榮的老家滁州並不是疫情中高風險地區,但吃酒席的親戚朋友免不了很多是從外地回來。

  雖然女兒和女婿都很理解父母的決定,但他們還是對孩子充滿內疚,畢竟是一輩子的大事。趙德榮的女兒今年三十齣頭,夫妻倆盼女兒結婚盼了很多年。10天前,電話一個個打去邀請親戚朋友吃喜酒,現在又一個個地通知取消。

  20多名年輕人也留了下來

  楊浦區社會福利院共有170多名護理員、19名醫生和護士,加上後勤、物業、食堂等共有248名員工,大部分是外地來滬人員。

  1月7日,福利院面向全院員工進行了一次返鄉意願排摸。一週後,院長喬毅皓收到了員工的意願表,全院248名員工,全部決定留滬過年。

  今年23歲的羅思哲是福利院3號樓棟主管,在她負責的樓裏共有9名護理員、48位老人。以往春節都在老家陪伴父母的她,今年第一次準備獨自在上海過年。“去年因為疫情緣故沒有過好年,今年爸媽老早就催我買票,想著好好團聚一下。”

  決定留滬過年後,羅思哲在電話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爸爸。“我的工作每天都要直接接觸老人,跑來跑去不但我自己有風險,還會增加他們的風險。”在福利院裏,和她一樣年紀的年輕護士和社工共有20多名,今年都決定留下來。

  每年福利院都會給留滬員工安排一些“特別福利”。喬毅皓説,今年福利院將從年三十開始為每位員工和老人“加餐”,還給所有員工準備了一份年貨,讓大夥兒寄回家。“往年我們有員工晚會,今年為了避免聚集,把晚會改成短視頻大賽,讓大家隨手記錄有趣的生活片段,相互投票,相信氛圍一定會很好。”

  喬毅皓的老家也不在上海。從事養老行業13年,每年春節她幾乎都在福利院裏度過。“我的父母經常跟我説,一定要對老人好,每個人都有變老的一天。”喬毅皓説,養老機構一直是以日常照護為主,但她更希望能讓老人們的老年生活變得精彩。

  早已是朝夕相處的親人

  “父母在哪,家就在哪。”楊浦區社會福利院的院墻上寫着這樣一句話。對於這裡的工作人員來説,雖然父母身在遙遠的地方,但院裏的602位老人,也是他們朝夕相處的親人。

  趙德榮在楊浦區社會福利院當了10年護理員,平時照顧的都是失能失智的“重度老人”。在她照顧的6位老人裏,有5位老人每天要用針管喂飯,有4位老人平時的大便需要她戴着手套幫忙摳出來。

  “這個工作很辛苦,沒有愛心做不下去。”老人24小時離不開她,有時下午6時下班後,趙德榮會直接睡在老人的房間裏,萬一老人晚上有什麼狀況她能隨時照料。

  10年裏,有的老人去世了,又會有新的老人住進來。有一位阿婆,是趙德榮10年前來福利院照顧的第一位老人。她患有老年癡呆,自己的兒子和女兒都認不出來,唯獨認得趙德榮。

  “剛接手阿婆的時候,她幾乎不講話,但其實她的心裏很敏感。”平時躺在床上,阿婆大部分時間都閉着眼,但聽到趙德榮的聲音,她就會睜眼看一看。別的護理員給她喂飯,她不張嘴,趙德榮來了,她才乖乖吃飯。

  有時,阿婆一打哈欠,下巴會掉下來,也是趙德榮幫她“治好”,“我陪她去過一次醫院,在醫院裏,阿婆眼淚嘩嘩的,看著很可憐。後來我看過一次醫生怎麼做,就學會了”。

  福利院的老人離不開趙德榮,其實她也離不開老人們,老人們也是她的親人。

【糾錯】 [責任編輯: 沈梅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43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