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海正建立群租整治長效機制,警示名單上榜物業再返潮將嚴懲

2021年12月04日 09:40:00 來源: 解放日報

    今年9月,上海啟動“群租”治理專項行動,為期3個月。截至11月18日,全部4.2萬條“群租”問題線索提前排查整治完畢。記者從上海市住建委(市精細化辦)獲悉,正在建立長效機制防止“群租”返潮,進入警示名單的物業公司若出現返潮將嚴懲。

    物業“燈下黑”是根治“痛點”

    “群租”是大城市普遍存在的治理頑疾,容易返潮、隱蔽性強。上海市精細化辦相關負責人&&,“群租”屢禁不絕的一大原因是物業存在管理缺位。經調查排摸,許多小區物業“不問、不查、不管”的“燈下黑”,是根治“痛點”。

    在此次整治中,上海1076家物業企業服務管理的4183個小區裏,整改的“群租”點位超過兩萬個。其中,上海採林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1個小區,“群租”點位達438個。

    對於所管理小區“群租”點位總數超100個的物業企業,被上海相關部門納入“群租”整治物業企業警示名單。如果返潮,上榜物業企業將被施以“最嚴厲處罰”。

    根據《上海市物業服務企業和項目經理信用信息管理辦法》對物業企業或小區經理信用記分,同步將失信情況推送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台,一段時間內禁止該企業再接項目。對享受達標補貼的物業企業,取消其達標補貼資格。對發現問題不報告的,可行政處罰。小區經理整治不力的,建議企業免職。

    建立數據模型加強“主動發現”

    上海首次進行“群租”集中整治是在2007年。和過去十幾年相比,今年整治手法融入了更多科技元素。比如,依託“一網統管”平台分析歷年來“群租”投訴數據,按照投訴量、返潮率等指標,對街鎮和小區進行紅黃分色分級,有針對性地加大監督力度。

    針對“群租”隱蔽性強難題,研發人員建立了水、電、氣分析模型、實有人口模型、快遞和外賣分析模型等算法模型,加強系統的自動發現能力。

    比如,臨汾路街道與供水、電力等單位共享轄區內居民生活用水、用電等數據,將其與既有數據整合歸類,建立疑似群租識別標準模型,一旦大幅超過標準水平就會“數字吹哨”自動觸發預警信號。

    發現相關問題線索後,大數據平台將由群租治理應用場景推送到平台派單系統進行流轉,根據地址信息分送到各街鎮,由各街鎮先立案,再派遣人員上門處置,並對整改後的信息進行核查,直至整改完成,從而形成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閉環。

    擴大“一間房”“一張床”供應

    “群租”易返潮的主要原因,是合規廉價出租房屋的供需失衡,基層行業從業者存在居住困難。

    堵住“群租”現象的有效手段,是對這部分溢出的租住需求進行疏導。近兩年,上海不斷增加“一間房”“一張床”供應。“十四五”期間,計劃新增建設籌措保障性租賃住房47萬套(間)以上,達到同期新增住房供應總量的40%以上,緩解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難。今年至明年,計劃籌措保障性租賃住房24萬套(間)。

    位於虹口的公租房項目中灣公寓,120套房源中有一半被改成了兩人間或四人間宿舍。入住的環衛工人、快遞小哥,大多在附近上班,每個月最低只需支付450元租金就能擁有一張床位,配套廚衛和熱水。之前,他們幾乎都曾在舊式里弄、群租房、農民房裏居住,用手拎馬桶,甚至沒有熱水洗澡。

    作為滬上第一個治理群租過程中堵疏結合的樣板案例,位於華涇鎮的盛華公租房提供的“一張床”服務,為環衛、公交、家政等企業職工找到了“住有安居”的新選擇,最低月租費僅460元。華涇鎮通過引入規模化正規代理經租機構憓家公司,對整治後和存在隱患的房源進行收儲,與業主簽訂五年以上租房合同,作為儲備公租房進行市場化規範運營。(記者 戚穎璞)

 

【糾錯】 [責任編輯: 許超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35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