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盲發“貨到付款” 快遞成騙錢新手段

2021年11月15日 09:29:06 來源: 解放日報

    並未在網上購物,突然有快遞包裹不請自來……刷單“空包件”橫行,類似現象已屢見不鮮。但不少市民發現,送到府的不僅有“空包件”,還有要支付99元、199元、299元等金額的貨到付款件。

    記者從“12345”市民服務熱線了解到,今年以來,貨到付款件正成為快遞投訴焦點。這些貨到付款件憑空出現,往往被家人、同事代收並付款,可拆開一看,才發現並不是自己下單購買的東西。更令市民們氣憤的是,包裹內的東西並不值所付的貨款,有些甚至一文不值。

    這些包裹是誰寄的?背後是否暗藏騙局?各大快遞企業又是否知情?記者根據市民投訴予以調查。

    盲發對象主要為老年人

    10月底,寶山區市民何先生向“12345”投訴,稱家中老父親不斷收到貨到付款的快遞包裹,僅今年以來就已發生三次。他説,最近一次發生在10月20日,有快遞員送來一件北京寄來的包裹,面單上寫著“日用品”。按照快遞員的要求,何先生的父親不僅要支付38元的快遞費,還要支付600余元的貨款。當天何先生恰好在家,問清楚父親並未下單購買東西後,第一時間阻止父親付費簽收。

    何先生提供了10月20日當天該快遞的單號“SF1135998789961”。物流記錄顯示,該件10月18日從北京寄出,是“標快件”,10月20日抵達上海後派送,10月27日因拒收退回,10月29日重新抵達北京並簽收。何先生致電快遞企業,索要到了發件人張某的電話。11月9日,記者聯繫到張某。張某稱他是一家名為“環球購物”的購物平臺物流部工作人員。為何會給何先生的父親發件?張某辯稱其所在的購物平臺在百度等網站以及電視上投放了廣告,兩個月前,何老先生曾主動致電平臺咨詢,但並未下單訂購;10月中旬,平臺到了一款産品,銷售人員主動加了何老先生的微信,進行了推銷。據稱何老先生在微信上確認訂購,並提供了收件地址。

    對此説法,何先生嗤之以鼻:“父親連智能手機都用不來,怎麼可能上微信聊天?能出示記錄嗎?”何先生透露,前兩次收到貨到付款件後,他也曾與發件人聯繫交涉,對方都提供不出訂購的記錄。他認為,這就是一些電商購物平臺依據購買到的個人資訊在“盲發”牟利,而且主要對象就是老年群體。

    “12345”接到的多則投訴,佐證了何先生的判斷。市民沈女士稱,10月27日,家中老人收到一個貨到付款件,貨款為168元,拆開發現是一件“165”尺寸的“皮爾卡丹”男式深色羊毛衫,並非家人訂購。沈女士知曉後,與快遞企業幾經交涉,終于退貨退款。她提供的面單資訊顯示,發貨人為“建建”,發貨地址為“濮院鎮永宏新村”。聯繫快遞企業“嘉興濮院永安路營業點”的攬件快遞員邱某得知:“建建”是該網點熟知的月結客戶,據稱是“皮爾卡丹”電商,每天通過各大快遞企業發出大量的貨到付款件。問他是“盲發”嗎?快遞員稱並不知情,“只要不是違禁品,作為快遞肯定正常攬收。”

    一些快遞件已涉嫌詐騙

    相比電商平臺“盲發”的滯銷商品,一些市民收到的貨到付款件還面目可疑。浦東新區市民李女士10月19日向“12345”投訴,稱當天她收到了一件從廣州寄來的98元貨到付款件,面單顯示裏面物品為“翡翠玉石”。李女士並未在網上購買過翡翠玉石,她懷疑有詐便當場拒收。

    而在不久前,9月中旬,楊浦區四平路的市民柴先生也反映,稱他收到了自廣州寄來的98元貨到付款件,和李女士收到的為同一家快遞公司承運。該件被送至了驛站,柴先生稱,由于並未網購物品,他取貨後當場拆開發現是貔貅手串。在一些購物網站上,這樣的手串不到20元就能買到。

    在“12345”多位市民均稱遭遇了貨到付款騙局,涉及多家快遞企業。楊浦區市民王先生反映,他10月26日收到一件浙江嘉興寄來的貨到付款件,貨款高達299元,拆開後發現裏面只是一件短袖汗衫。記者核查該單號為“73170028468251”的快件發現,發件人“靠山服飾”留下的電話號碼是空號,地址“嘉興市匯源一路一號”是虛構的。記者也聯繫了該快遞企業要求核查,據反饋稱,發件客戶為網點合作電商客戶,10月份共在網點發貨9次,均為貨到付款。目前快遞企業判斷該客戶涉嫌電商到付詐騙,已終止合作。

    市民余先生的遭遇更典型。10月15日,在單位上班的他突然收到快遞送來的一個大信封,簽收需要支付16元運費和13元代收貨款,總計29元。還以為是票據或公司業務文件,見錢不多,他付錢簽收。拆開發現,信封裏只有3張紙,上面列印著一份毫不相關的化粧品監管公開文件。余先生認為,寄往公司會讓收件人以為是正規文件,加上費用並不高,騙局更隱蔽、實施起來成功率也更高。

    快遞公司到底有無責任

    利用泄露的個人資訊“盲發”貨到付款件騙局高發,如何避免更多消費者被坑?採訪中,多家快遞企業均向記者表示他們只是承運方,對于發件人的動機無法事先洞察,對于客戶的正常寄件需求也沒理由拒絕,“所以沒有責任”。但事實上,記者梳理大量的貨到付款件發現,快遞面單上均印有“已驗視”“已實名”的字樣,與面單上留下的虛假發件資訊形成鮮明反差。其背後,暴露了快遞企業在發件環節缺少必要的審核,疏于管理。此外,快遞企業除了賺取貨到付款件的運費、手續費之外,不排除一些快遞員參與其中,協助不法分子掩蓋資訊。

    沒有快遞企業提供的渠道,貨到付款件騙局難以實施。因此,快遞企業有責任對其提供的貨到付款承運服務進行必要的風險管控和源頭治理,避免其成為不法分子的“幫兇”。

    另一方面,收到貨到付款件時,市民一旦付款簽收,再想退貨退款可就不容易了。

    何先生告訴記者,今年3月他父親付款簽收北京一購物平臺寄來的大米後,他曾與快遞企業交涉,要求快遞企業協助退貨退款。快遞企業到府,發現大米已經被不知情的老人拆包,便以影響二次銷售為由,拒絕為其退貨退款;即便不影響二次銷售,沈女士依然為退還168元的皮爾卡丹羊毛衫費盡周折。她告訴記者,快遞企業的客服如今普遍使用AI機器人,找不到人工客服表達復雜的訴求。她多方投訴後,快遞企業才主動聯繫她,要求她在手機上填寫一份表格,發起退貨退款的申請。“電商平臺‘盲發’的對象多為老人,若沒有子女幫忙,老人如何能完成投訴、填表等如此復雜的流程?”

    發現上當受騙,維權更難比登天。花29元買了3張廢紙後,余先生首先致電快遞企業維權,快遞企業稱“對方為個人賬戶(收款),無法追究”。余先生轉而致電“12345”投訴。11月6日,承辦部門上海市郵政管理局給他發來短信,稱已處理完畢。但余先生稱,快遞企業和管理部門均未給個明確的説法。在“12345”的係統中,上海市郵政管理局的辦結報告也僅有“此單我司已處理”這幾個字。

    市民們認為,在當前的背景下,快遞企業作為資金的轉机方,應該提供基本的客戶服務和暢通的退貨退款渠道。郵政管理部門也應針對亂象加以治理,督促企業提供完善的服務。

    此外,對于類似的騙局,公安部門也應該予以打擊。日前,圓通速遞向記者反饋,稱已成立工作組趕往廣州進一步調查,如發現涉嫌詐騙將第一時間報警,並視調查結果對網點予以處置。順豐、中通、京東等其他幾家涉事快遞企業尚無答復。(毛錦偉)

【糾錯】 [責任編輯: 佘靈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31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