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進博會丨四年,四葉草,四季常青
一棵小草衝破凍土,足以讓整個世界感受到春天。
上海的天氣雖然已入深秋,但被稱為“四葉草”的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卻風景“不與四時同”,尤顯綠意盎然,欣欣向榮。
疾風知勁草。四年,四屆進博會越辦越好。在全球經濟下行和世界疫情反復的疊加壓力影響下,第四屆進博會交易額節節攀升,中外客商絡繹不絕,“四葉草”的繁茂常青,體現的是中國經濟的韌勁、大國的擔當。
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南廣場(10月3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劉穎 攝
——草,是新生。
“你們去年有‘寶寶’嗎?”“‘寶寶’今年來嗎?”……從第二屆進博會開始,“寶寶”便成為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多個參展商的“暗語”。
“寶寶”,説的是借進博會平臺從展品變商品的新藥和新型醫療器械。對連續參加進博會的諾和諾德而言,今年他們喜獲3個“進博寶寶”:早些時候在中國獲批上市的諾易、諾和泰,以及第四屆進博會前的驚喜——10月28日,中國國家藥品監管局批準了諾和益(德谷胰島素利拉魯肽注射液)在中國的上市申請。
11月5日人們在第四屆進博會醫療展區參觀。新華社記者李響 攝
“他們仨‘寶寶’都是進博會上的常駐嘉賓,借助平臺加速上市審批。”諾和諾德全球高級副總裁兼大中國區總裁周霞萍表示,進博會讓扎根中國近30年的諾和諾德加快了腳步,更堅定了深耕中國、上海的決心。
醫療展區各類首發首展新産品、新技術遠超前三屆,借助進博會東風,今年羅氏就實現了10款新藥及新適應症在華獲批;阿斯利康1100平方米展臺,被視為既是匯報創新成果的終點,也是洽談新合作的起點。
一樹新栽益四鄰。
中國將堅定不移推動高水平開放。中國將進一步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有序擴大電信、醫療等服務業領域開放……
——草,是幸運。
去年進博會上,來自阿富汗的地毯商阿裏第一次展示了家鄉的手工地毯,沒想到大受歡迎。此後半年他接到了一些訂單,解決了不少阿富汗家庭的燃眉之急。
今年,即便物流、儲貨“無一不難”,他還是帶了數十張地毯到現場。阿裏和每一名到展臺的客戶打著招呼,不放過任何一個介紹家鄉特産的機會。每塊地毯,需要4個人花費8個月左右手工織就。只要賣出一塊大幅手工羊毛地毯,就能保障這個飽經戰亂的國家一個普通家庭近一年的生活。
“中國市場的活力讓阿富汗的鄉親們看到希望。”他説。
這樣的溫暖在進博會隨處可見。來自敘利亞的手工皂工廠已經損毀,但他們還是帶著手工皂來了,還帶來了當地的軟糖。即便身不能至,坦桑尼亞國家館10月中旬就開始線上試運行,頓挫的鼓點是有聲的“邀請函”。
放之四海而皆準。
中國,把握經濟全球化發展大勢,支持世界各國擴大開放,反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推動人類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草,是韌勁。
光影交錯,一段裸眼3D視頻正在向全球展示著半導體領域的核心設備——光刻機的內部原理。在第四屆進博會首設的集成電路專區,一個圍繞中國市場的世界“芯”球徐徐展現。
“目前公司銷售額增長超30%,在中國大陸市場更是如此,已經完成了近千臺的裝機。”阿斯麥(ASML)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沈波説,開放合作是最核心的行業發展理念,中國是整個半導體行業不可或缺的一環。“中國不止于市場之大,更在于電源管理芯片、圖像處理器等多元化企業越來越強。”
11月5日在第四屆進博會技術裝備展區拍攝的集成電路展品。新華社記者張建松 攝
在美國高通,最核心展臺留給了中國合作夥伴;在荷蘭安世半導體,汽車“芯”源源不斷供給全球……
中國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推動對外貿易創新發展,是去年全球唯一實現貨物貿易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為保障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推動世界經濟復蘇作出了重要貢獻。
——草,意味著堅持共克時艱、擁抱盎然綠意的確定性。
新冠疫情起伏延宕,世界經濟艱難復蘇。中國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不會變,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決心不會變,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的決心不會變——這三個“決心不會變”,為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增多的世界再次注入“確定性”。
9月28日“上海號”中歐班列從上海首發,駛向德國漢堡。新華社記者丁汀 攝
與“世”俱進二十年,“進”字招牌開新篇。中國不斷擴大開放,激活了中國發展的澎湃春潮,也激活了世界經濟的一池春水。
四葉草,四季常青。(記者陸文軍、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