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份綠色金融專門文件
瞄準國際綠色金融樞紐的目標,上海昨天對外公布了首份綠色金融專門文件——《上海加快打造國際綠色金融樞紐 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施意見》,通過七方面24項舉措,積極助力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近年來,上海在綠色金融産品開發、綠色金融業務創新、重點機構和平台引進等方面率先探索,走在全國前列。例如,債券方面,多只“首單”産品成功落地,包括首單綠色可交換公司債券、首單綠色市政專項債券、首單應對氣候變化專題“債券通”綠色金融債券、首單“碳中和”專題“債券通”綠色金融債券等。今年截至6月末,上海金融機構綠色貸款餘額4835.3億元,同比增長19.3%,高於同期各項貸款增速11.7個百分點。7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在滬啟動上線交易,為引導資源更多投向低碳發展領域提供了有效路徑。
在業內專家看來,上海加快打造國際綠色金融樞紐,有利於充分發揮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服務輻射功能,充分利用上海金融資源集聚、科技和産業基礎雄厚、對外開放程度高等優勢,率先探索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切實提升綠色金融服務水平,更好參與綠色金融國際合作。
《實施意見》共提出24項舉措,包括加強綠色金融市場體系建設、創新綠色金融産品業務、健全綠色金融組織機構體系、強化綠色金融保障體系、加大金融對産業低碳轉型和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深化綠色金融國際合作、營造良好綠色金融發展環境。
在把握金融改革創新先行先試機遇方面,上海將推動形成更具操作性的綠色項目評估和認定體系,建設和完善綠色項目庫,更好促進綠色産融對接。支持優化金融機構綠色金融業績評價標準。支持上海金融市場、金融基礎設施、金融機構積極參與國內及國際綠色金融標準研究和制定。探索上市公司碳排放信息披露,探索強制性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等試點。同時,鼓勵境外投資者通過上海金融市場開展綠色投融資。發揮上海自貿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跨境資金流動先行先試優勢,為綠色企業提供更加便利的跨境投融資服務。
到2025年,上海綠色金融市場能級顯著提升,綠色直接融資主平台作用更加凸顯,綠色信貸佔比明顯提高,綠色金融産品業務創新更加活躍,綠色金融組織機構體系進一步完善,形成國際一流綠色金融發展環境,對全國綠色低碳發展的支撐更加有力,在全球綠色金融合作中的角色更加重要,基本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碳交易、定價、創新中心,基本確立國際綠色金融樞紐地位。(唐瑋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