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MH17,不應被忘卻的記念
2014-08-17 18:59:48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這是7月17日在烏克蘭東部地區拍攝的失事客機MH17的殘骸。 新華社發(亞歷山大·葉爾莫琴科攝)

    新華網北京8月17日電(記者王薇)當美歐與俄羅斯的制裁與反制裁較量不斷升級,當烏克蘭政府軍與民間武裝繼續兵戎相見之際,可有人記得,一個月前的今天,馬航MH17在烏克蘭東部的詭異墜毀?可有人知道,那298個無辜的遇難者竟還沒能全部入土為安!

    一個月的新聞足以淹沒記憶,而一個月的調查又不足以給出真相。馬航MH17事件原因迄今仍深陷羅生門,有關各方各執一詞,相互推諉指責。但有一點是公認的,如果烏克蘭沒有發生動亂,如此吊詭之事可能不會發生。

    大風起于青萍之末。去年秋天發生在獨立廣場的靜坐,曾讓一些分析家認為熬不過烏克蘭凜冽的寒冬。但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秋波頻送之後,它不但改變了烏克蘭的國家政權,更讓該國面臨分裂。如今,烏東部武裝衝突已造成兩千多人喪生,超過28萬人流離失所,人道主義危機日益嚴重。而和平,仍在各方不斷加碼的政治纏鬥中遙不可及。

    當某些國家以民主之名謀地緣政治利益之實,當外部勢力插手改變一個國家的政治格局,往往造成一些國家原有的平衡被強行打破,發展道路被扭曲變形,進而陷入動蕩深淵。可悲的是,無辜百姓被挾裹進戰亂的洪流,成了博弈的犧牲品。

    歷史上,這一幕並不陌生。十一年前,美國人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推翻薩達姆政權,此後多年戰亂讓曾誕生巴比倫文明的古國幾成焦土;十一年後,美國卻要面對連自己都承認無法靠軍事行動清除的極端恐怖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如果當初沒有發動戰爭,又怎會為恐怖主義滋生提供溫床!

    歷史沒有如果,它只提供深刻的教訓。三年前,西方利用利比亞“禁飛區”發動空襲,幫助反政府武裝推翻了卡扎菲政權;三年後,利比亞局勢全面失控,政府疲弱無力,民兵武裝如脫韁野馬,歐美各國紛紛撤離。傲慢的西方國家,為輕率的幹預付出了代價,更遑論品嘗干涉的“果實”。

    天地圓融,自有其道。外力干涉不會讓一個國家成熟,只會擾亂其自身發展。事實錚錚,西方應當放棄過時的意識形態,應當放棄非你即我的零和思維,更應當停止四處點火的錯誤行為!

    人類從未像今天這樣被緊密編織在同一張網裏。你從遠處抽掉一根經線,也許最終坍塌的是你自己的支點。人們不該忘記,在圍繞烏克蘭的政治博弈中,最無辜的是MH17航班上那些乘客寶貴的生命,最失落的是遇難者家屬對于真相的殷殷期盼。

    和平,不僅是戰亂地區人民的希望,更是全人類的共同心願。

+1
【糾錯】 責任編輯: 黃銳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濟南:大熊貓園內散步盡享美好春天
濟南:大熊貓園內散步盡享美好春天
長興花香浮動 正是踏青好時節
長興花香浮動 正是踏青好時節
雨後西湖晴歸來
雨後西湖晴歸來
新疆塔裏木:棉花播種忙
新疆塔裏木:棉花播種忙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6401112109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