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美刊文章:普京是西方眼中的“謎中之謎”

2014年05月12日 09:58:55 來源: 新華國際
分享到:

    參考消息12日刊登了美國《時代》周刊5月19日一期文章(提前出版),題為:弗拉基米爾·普京的戰爭(作者邁克爾·克勞利西蒙·舒斯特),全文如下:

    “因為我們是俄羅斯人”

    阿圖爾·斯莫林從未在俄羅斯生活過。烏克蘭宣布脫離蘇聯獨立的三年後,也就是1994年,斯莫林在該國出生。他在烏克蘭東部城市克拉馬托爾斯克長大,在一家為烏克蘭煤礦生産機械的烏克蘭工廠上班。但今年5月初,他為了俄羅斯飲彈負傷。為什麼?“因為我是俄羅斯人。”他説。他指的是他的祖先與邊境另一邊有著深厚淵源。

    上月,當烏克蘭軍人來到斯莫林的家鄉鎮壓親俄叛亂時,他的母親伊琳娜是率先包圍這些軍人以便阻擋他們前進的平民之一。她把兒子以及兒子的朋友都號召起來,加入了冒著大雨持續約12個小時的對峙。斯莫林的一個朋友向烏克蘭軍人扔了一枚燃燒彈之後,緊張局面開始升級。烏克蘭軍人對著人群前的地面掃射,警告他們後退。一枚彈起的子彈擊中他的右腿肚,他被迅速送往醫院。

    幾天後,在病房裏,母親滿臉歡喜地稱呼他“我們的英雄”。為什麼?“因為我們是俄羅斯人。”她説。

    斯莫林一家也許對俄羅斯懷有深厚感情,但直到最近才甘願為它冒生命危險,也就是直到俄羅斯總統普京開始用演講、宣傳和軍事幹預———先是在克裏米亞,如今在烏克蘭東部———煽動俄羅斯民族主義。普京試圖激發曾在上世紀90年代燃遍巴爾幹半島的那種民族火焰,宣稱有權保護“俄羅斯境外的同胞和公民”。這對冷戰結束後基于一體化和夥伴關係的秩序提出直接挑戰。“普京把俄羅斯沙文主義和領土收復主義變成了俄羅斯的政策基礎。”布魯金斯學會會長、美國前副國務卿斯特羅布·塔爾博特説。

    地緣政治學巨人

    據參考消息5月12日報道,隨著普京繼續威嚇鄰國,西方分析人士逐漸改變了對剛愎自用的俄羅斯總統的論斷。最初的一係列預言———他不會奪取克裏米亞,奪取克裏米亞會讓他心滿意足———灰飛煙滅。普京曾在4月中旬同意了承諾化解危機的外交協定,但出爾反爾。直到前不久還對再度爆發一場歐洲戰爭———它會將北約和美國都卷入———的預見嗤之以鼻的人們越來越焦慮不安地眼看著敖德薩等地暴力局勢不斷升級。奧巴馬總統的上一任駐莫斯科大使邁克爾·麥克福爾説:“這是真真切切的,這是戰爭。”

    多年來,從華盛頓到柏林的各國外交官和分析人士對普京的行為動機百思不得其解。喬治·W·布希曾宣稱看透了他的內心世界並從中看到了善良仁慈,後來卻改變看法;奧巴馬在第一個任期的對俄“重啟”因普京出人意料地難以打交道而失敗。丘吉爾關于俄羅斯的評價———“謎中之謎”———完全適用于普京本人。

    毋庸置疑,普京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現代地緣政治學巨人。普京在2000年成為葉利欽的接班人。他接手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國家。蘇聯解體和共産主義體係的崩潰造成了巨大的領土損失和經濟混亂。所向無敵的美國鞏固了它在歐洲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是通過擴大北約將前蘇聯衛星國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包括進來。普京將北約東擴視為威脅和侮辱性的食言。“北約始終是一個軍事聯盟,我們不容一個軍事聯盟在我們的後院或者我們的歷史領土上逍遙自在。”他今年3月在議會發表講話説。

    普京決心扭轉這種侮慢並使俄羅斯回歸大國行列。實踐這個想法已經變得比十年前要容易了。全球油價漲至每桶100美元以上給俄羅斯的産油經濟帶來巨額收入,而美國和歐洲則在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中受到削弱。現金堵住了俄羅斯經濟中的窟窿,也讓普京得以推動軍隊現代化。

    普京隨後越來越敢作敢為。這有時表現在動漫般的男子漢氣概:光著膀子騎馬、柔道比賽和鏡頭前的其他噱頭。重振大國地位的行動在繼續。

    有一套個人思想理論

    與此同時,普京形成了一套個人思想理論,至少有一部分是個人神學,還有一部分是天定命運論。普京是俄羅斯東正教徒,這是一種非常保守的信仰,有古老的聖餐儀式,與中世紀聖徒有關,厭惡社會變革。俄國沙皇曾自視為天下所有東正教徒的保護者,19世紀的克裏米亞戰爭基本上就是以此為由發動的。普京也逐漸擔負起這一事業。

    普京的信仰伴隨著保守的社會觀念,他用這種觀念來貶損西方在道德上的墮落和軟弱。今年1月,他告誡説,同性戀是對俄羅斯人口出生率的威脅。5月5日,普京簽署法律限制藝術作品中的褻瀆語言。

    此外還有地緣政治信條歐亞主義,它聲稱,莫斯科是“第三帝國”,必須以它為核心形成一個有別于墮落頹廢的西方文明。在烏克蘭危機以前,普京的主要外交政策目標就是組建一個新的歐亞聯盟,一個將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聯合起來的政治經濟集團。普京稱之為“時代的意願”。

    這主要是他的意願。

    事實上,普京和普京主義有著明明白白的反美特點。他的顧問曾告訴西方同行,普京早就厭倦了被美國兩黨總統當成世界舞臺上的二等公民。

    盡管如此,普京在進入2014年時曾表現出溫和姿態。他在2013年12月釋放了幾名政治犯,並成功主辦了索契冬奧會。“他花500億美元在索契舉辦了這一盛會向世人證明,這就是新俄羅斯,”麥克福爾表示。“我當時就在那裏,那種場面就像在説,‘這不是老蘇聯,我們想成為受尊重的國際社會一員而不是脫離集體的外人’。”

    然而,在索契冬奧會舉行的同時,基輔的抗議者與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的安全部隊展開激戰。現在,亞努科維奇下臺了,歐盟旗幟飄揚在基輔的中央廣場上空,普京對俄羅斯重振雄風的展望遭到沉重而尷尬的打擊。

    他不會善罷甘休。

    誰能挑戰普京

    面對普京在烏克蘭的行動,西方國家政府在竭力尋找有效的對策。美國和歐盟現已針對與普京關係密切的商人和官員實行了兩輪制裁。對俄羅斯軍方官員的旅行限制以及對俄羅斯銀行和能源公司的交易限制無疑給有關人員帶來了不便。但除此之外,誰都不想採取更加強硬的舉措。

    制裁迄今為止並未影響普京在國內直線上升的支援率。眼下尚不清楚普京的支援率能持續多久———或者説,假如俄羅斯經濟持續下滑、異見人士對其外交政策的批評漸漸傳開的話會發生什麼。普京現在的地位是強還是弱?這始終是西方面對的一個至關重要卻尚無定論的問題。

    不管怎樣,誰能挑戰普京呢?通過壓制反對者、有時處以有期徒刑,普京已經沒有真正具備實力的挑戰者。

    當然,普京的所作所為可能並沒有配套的外交課本。麥克福爾認為,自從亞努科維奇倒臺以後,普京一直是在疲于應付而沒有明確的戰略。問題在于,他的處世之道是不是西方根本無法理解的?奧巴馬的一名前外交官説:“我們總是拿他當一名棋手,但要記住,他是一名柔道高手。眾所周知,柔道高手能在墊子上站立一小時,等待那一秒鐘的機會。”

    這種機會有可能在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立陶宛出現,這三個波羅的海小國位于俄羅斯的西北邊境,它們都是前蘇聯共和國,且都是北約成員國。有分析人士擔心,普京可能會在波羅的海採取行動來考驗西方的意志力。

    西方領導人希望的是普京別再進一步逼迫他們。

    ·美刊文章:奧巴馬是軟弱的牢騷大王?

整合閱讀

熱點推薦

頻道推薦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0541264889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