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八路軍番號的幾個歷史謎題(圖)

2015年03月29日 08:47:35 來源: 天津日報

  八路軍番號的幾個歷史謎題(圖)

  1937年9月,120師師部率358旅向晉西北挺近。

  “八路軍”原是粵軍部隊番號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議,中央軍委于1937年8月25日發布命令,將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那麼,什麼是“路軍”?八路軍番號是怎麼來的呢?

  “路軍”,又稱“路”,本是作戰中臨時編組的戰役、戰術指揮層次,一般在戰後即取消。但是,國民黨軍在十年內戰中把它作為一級作戰指揮層次一直保留了下來,級別相當于軍或略大于軍,擬替代軍的指揮功能。由于國民黨軍派係甚多,不能同時完成軍隊的整編任務,加上編制方案十分雜亂,使用過程中“路軍”替代軍又造成了許多不便,使得大多數軍的番號仍然得以保留。第八路軍,由北伐戰爭中留守廣東的粵軍部隊編成,李濟深、陳濟棠先後任總指揮。新軍閥混戰期間,第八路軍的番號一直歸屬粵軍。

  1936年6月,為抵制蔣介石中央軍勢力進入兩廣,陳濟棠聯合桂係李宗仁、白崇禧發動反蔣的“兩廣事變”。7月,“兩廣事變”解決後,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撤銷了第八路軍。改編紅軍時,國民政府軍政部部長何應欽把此番號給了共産黨。

  八路軍3個師的番號源自東北軍

  那麼,八路軍下轄3個師的番號又是從哪裏來的呢?而且,3個師的番號並沒有連在一起,原因何在?

  八路軍下轄的第115、120、129師,原屬東北軍番號。“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淪陷,東北軍被調到豫、鄂、皖三省,這3個師協同其他東北軍部隊奉蔣介石之令,參加了對鄂豫皖蘇區紅軍的“圍剿”、對鄂豫皖地區紅軍遊擊隊的持續“清剿”及對退出鄂豫皖蘇區轉入長徵的紅二十五軍的追擊和堵截。調到西北後,又參加了對陜甘蘇區和紅十五軍團的“圍剿”,以及參加阻止三大紅軍會師的數次作戰。可以説,這3個師一直是紅軍的死對頭。

  第115師,此番號原屬東北軍第六十七軍(轄第107、108、115、117師)。“西安事變”後,蔣介石為避免東北軍再度與紅軍、楊虎城的十七路軍連成一片對抗南京政府,于1937年3月將115師調到安徽渦陽一帶。後來,東北軍被縮編,六十七軍縮編為第107、108兩個師,第115、117師番號被取消。國共談判改編紅軍時,何應欽把115師番號給了共産黨領導的八路軍。

  同樣,第120師、129師番號原本分別屬于東北軍第五十七軍和第五十三軍,這兩個軍縮編後,120師和129師番號被取消。國共談判改編紅軍時,將120師、129師番號給了共産黨領導的八路軍。

  “八路軍”緣何被改稱第十八集團軍

  就在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後不久,1937年9月1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又下達命令:將“八路軍”改稱第十八集團軍,八路軍總部改稱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部;朱德任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彭德懷任副總司令。

  國民政府為何要將“八路軍”改稱為第十八集團軍呢?這就需要了解一下集團軍的沿革及編成。

  北伐戰爭後期,國民黨軍共編了4個集團軍,分別是第一(中央軍)、第二(西北軍)、第三(晉閻係)、第四(桂係)集團軍。此時的集團軍,在編制上沒有統一的規定,一個集團軍就是一個大的派係及支援這個大派係的數個小派別,可轄幾十個軍或師。抗日戰爭時期的集團軍則與之不同,它是介于戰區和軍之間的戰役兵團指揮機構,是按作戰需要設置的,一般轄2至3個軍,甚至有轄4個以上軍的,也有轄1個軍的,還有轄數個師的特殊編成形式(如第十八集團軍),是戰役作戰的基本單位。

  也就是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是因應抗日戰爭的需要,按全國陸海空軍戰鬥序列,把各“路軍”統一改稱為“集團軍”的,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因此被改稱為第十八集團軍。

  絕大多數場合仍以“八路軍”自稱

  雖然“八路軍”改稱第十八集團軍了,但有個奇特的現象,中國共産黨方面除了在對外交往和發布戰時命令文書時自稱第十八集團軍之外,絕大多數場合仍以“八路軍”自稱,包括內部行文和領導講話,莫不如此。全國民眾,甚至日軍,也很少提第十八集團軍這個番號,仍然稱華北中共武裝為“八路軍”。這是什麼原因呢?

  第一,“八路軍”是中共武裝得到南京國民政府正式承認的最初名稱。此前,中共武裝被國民黨當局冠以“赤匪”等稱呼,沒有正式名分。為了教育説服紅軍將士接受國民黨政府改編,中國共産黨做了大量工作,前期思想政治教育搞得很扎實,“八路軍”名稱在開赴山西抗日前線前,已被中國共産黨方面廣泛接受。隨後取得的一係列勝利更使八路軍官兵珍愛這一光榮稱號。

  第二,八路軍各師剛奔赴抗擊日軍的戰場,就接連取得平型關戰役、夜襲陽明堡機場、雁門關伏擊戰等勝利,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這與國民黨軍的連戰連敗形成了鮮明對比,大大振奮了海內外華人的信心,堅定了大家抗戰到底的決心,“八路軍”這個名稱隨著這些勝利名揚海內外,為百姓所熟知,並口口相傳,自然就叫習慣了。這也是人民群眾一直喜歡“八路軍”名稱的根本原因,因為它代表著勝利,代表著希望。日軍則因為遭遇到了真正的對手,同樣對“八路軍”印象深刻。在日軍眼裏,“八路”幾乎就是共産黨的代名詞。

  第三,中國共産黨很珍惜“八路軍”這個名稱,與國民黨進行了堅決的鬥爭。抗戰前夕,蔣介石提出要“在抗日戰爭中削弱共産黨力量五分之二”。抗戰爆發後,國民黨對共産黨及其領導的武裝力量尤其是八路軍,採取了種種限制措施,甚至公開宣稱“我們的敵人並不是日本,而是八路軍”,為取消八路軍名稱制造輿論。中國共産黨為了堅持用“八路軍”的名稱,同國民黨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1939年2月,《中央關于華北等地摩擦問題的指示》指出:“八路軍名稱為敵人所畏,為國人所愛,絕不應輕易更改。”此後,中共和八路軍將領曾公開致電國民黨與蔣介石等,反對和駁斥國民黨頑固派對八路軍的誣蔑。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毛澤東在對新華社記者發表的談話中指出:國民黨不僅“消滅皖南的新四軍”,“宣布新四軍‘叛變’,取消該軍番號”,還企圖“尋找借口,宣布八路軍‘叛變’,取消八路軍番號,通緝朱、彭”。在中共七大上,周恩來更是一針見血地揭露了蔣介石的陰謀,指出:“不許再叫‘八路軍’,只能叫十八集團軍。什麼意思呢?八路軍是平時的軍隊編制,就是説平常的時候也是有的,而十八集團軍是抗戰時期的軍隊編制,既然是戰時編制,那麼戰後就可以取消了……蔣介石制定這一條就是他準備取消八路軍的一個步驟。”

  可以説,中國共産黨在堅持用“八路軍”名稱問題上與國民黨進行的鬥爭,不只是一個番號問題之爭,而是關係到中國共産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和中國革命前途命運的原則問題。摘自《人民文摘》

整合閱讀

熱點推薦

頻道推薦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461276332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