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5日下午7時左右,一把熊熊烈焰撩動全世界關注:法國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1小時後,火勢蔓延,教堂塔尖損毀坍塌。
巴黎聖母院建造于1163年到1345年間,正式名稱為巴黎聖母主教座堂,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教堂藏有13—17世紀的大量藝術珍品,是人類歷史文化版圖中一顆熠熠生輝的寶石。有多少讀者曾因為雨果的《巴黎聖母院》,無數次幻想自己徜徉在聖母院那宏偉的穹頂下?
走過800余年的歷史風霜,躲過兩次世界大戰,而今,在現場巴黎市民焦灼的圍觀中,聖母院屋頂尖塔在熊熊烈焰中轟然倒塌——如同圍觀雨果筆下的悲情女子艾思美拉達被當眾絞死——悲劇就是將美毀滅給人看。在巴黎的石板路上,眼淚淌下,聖歌響起,這一刻,全世界對文明的痛惜與哀嘆相遇,達到頂峰!
從亞述古城到巴米揚大佛,從巴西國家博物館到如今的巴黎聖母院,許多人類文明長河中的印記蒼白失色,如同一盞盞人類文化的指路明燈漸次熄滅,或長或短的歷史遭到重創!人類注視著文明星辰從黑暗的天際隕落,這才驚覺:文化也是有生命的,也是會褪色甚至死亡的,或毀于一場洗劫,或毀于一顆炮彈,或毀于群體漠視,或如今天的巴黎聖母院一樣,一點星火釀成大禍。
隨之而凋零失色的,不止是那扇雕花玫瑰玻璃窗與一些文物,還包括人們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凝結的知識結晶、難以割舍的文化歸屬,以及躑躅前行的探索腳步。數百年艱難積累,幾小時灰飛煙滅——雖然通過三維鐳射測距技術,巴黎聖母院所有的全息三維數據得以保留,但即便按照最保守計算,修復火損部分也需要上百億歐元資金、至少十年以上時間。而且,能否“如舊”尚難斷定,一些珍貴的文物和景象有可能再也無法回到從前。
當我們親歷這段歷史,小説《巴黎聖母院》的前瞻性拷問再度回蕩在耳邊:“時間和人使這些卓絕的藝術遭受了什麼樣的摧殘?”而我們將給出怎樣重若千鈞的解答?
由此,才終于明白幾任故宮博物院院長肩頭所傳承的那種沉甸甸的責任:“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這不僅是國人的期待,更是全人類的期待。(李咏瑾)
-
新華網評:讓文物遠離災難,我們需要做更多
文物安全是文物保護的紅線、底線和生命線,古建築保護及修繕,是一個整體性的係統工程,必須慎之又慎,安全為先。被大火吞噬的教堂或許可以復建,人類文明卻經不起一而再、再而三的摧殘。2019-04-16 15:53:30
-
文物修復人才培養任重道遠
文物修復人才培養必須尊重這種專業性,注重長期艱辛培育的過程。2019-02-21 08:35:35
-
“雙塔”修繕引爭議,文物“復原”也得保留歷史感
文物修復在現實中往往難以做到“盡善盡美”,但適當吸納社會意見,或將有利于減少專業操作與大眾審美上的隔閡。2019-01-07 08:48:46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