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博士上山
2019-06-03 10:50:19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成都6月3日電 題:博士上山

  新華社記者謝佼

  地處峨眉山支脈封頂山下的一個小村莊,竟吸引了7名博士,隔三岔五地往山上跑。記者近日來到四川樂山市沙灣區譚壩鄉綠化村採訪,不禁好奇:一個村能有多大天地,需要7名博士工作?

  這7名博士中,不乏名校畢業的高材生,其中還有3名女性。他們是樂山市專門引進的高級人才,現為樂山職業技術學院藥學係的骨幹中堅。

  畢業于北京大學的南澤東被村民們親切地稱為“博士哥”,他説:“我到西部來,就是想發揮我的專業知識,為這裏的人多做一些事。”

  來得正好,綠化村的産業正遇上瓶頸。

  綠化村昔日山險地薄,當地有民謠“有女不嫁封頂山,嫁了眼淚要哭幹”。如今,這裏滿坡佛手柑苗,嫩綠枝葉在陽光下發亮。這個曾經的市級貧困村,在脫貧攻堅戰中引進業主廖萬夫,流轉了三千畝土地,種植藥食同源的佛手柑。2018年,村民的年每人平均收入達到13600元,貧困村摘帽了。

  但從“脫貧時期”過渡到“脫貧後時期”,想把佛手柑産業做大做強,綠化村卻面臨困境。

  佛手柑是藥食兩用植物,是四川道地中藥材。綠化村的溫差濕度正適合種佛手柑。可三千畝佛手柑栽下,沒有深加工,只是論斤賣,村民們獲得的收益有限。

  廖萬夫犯了難。要聯繫藥廠出售,必須要有藥性檢驗報告,想開發佛手柑産品,也需要專業技術。

  “現在佛手柑種出來了,可是不知道檢測方法,不知道怎麼深加工,想投入又害怕失敗,不投入資金又閒置。沒科研,這條路走不下去了。”他説。

  産業之急,是農民之急,更是脫貧攻堅成果鞏固之急。2018年底,沙灣區委組織部與樂山職業技術學院對接,7名博士來到綠化村,第一次登上了封頂山。

  博士們上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幫村民解決産業發展中碰到的難題。

  山上,一只只雞咕咕叫著,在佛手柑樹下或飛或臥,這是村裏試驗的立體農業。可是雞喜歡鑽到草叢裏躲著産蛋,村民們找雞蛋找得“大眼瞪小眼”。

  農學女博士鮮淩瑾想出了好辦法:“雞有就巢性,可以建集蛋箱。”

  咋建?村民們沒見過。

  鮮淩瑾指導村民按雞的體型的1.5倍建箱,墊上幹草,放在母雞感覺安全舒適的地方。有了集蛋箱,雞蛋破損率下降了50%。

  綠化村的佛手柑藥性如何?這是業主廖萬夫和村民們最關心的問題。

  封家福畢業于四川大學華西藥學院,是樂山市首批優秀高層次人才,主要從事天然産物活性成分研究。他和南澤東等研究中藥的博士對綠化村的佛手柑做了成分檢測,測出佛手果實裏“橙皮苷”等有益成分超過了藥典標準。

  有了藥性檢驗報告,藥廠開始找到府來。

  “鮮果賣得便宜,幹燥切片更值錢。”封家福説。博士團隊專門研究出了幹燥切片工藝,比傳統曬幹法效益提升10%,減少了有益成分損失。“看到滿山的佛手柑苗覺得很振奮,希望研究成果能幫老鄉賺得更多。”他説。

  發揮專業優勢,博士們一次次上山,對佛手柑枝葉、花朵等都進行了採集和成分檢測,發現也具有開發價值。沿著這個思路,博士團隊開始了對佛手柑産品開發的探索。精油、甘露、佛手茶、佛手酒……一件件樣品試制出來。

  廖萬夫喜上眉梢:“我想到做不到的,做出來了;我想不到的,也研究出來了!”

  “現在還只是研究階段,從樣品到最後推向市場,需要進行大量試驗、檢測,要有數據支撐。”南澤東説,在幫助綠化村發展佛手柑産業的同時,他們也將自己的研究方向與佛手柑産業更緊密地結合在了一起。

  目前,沙灣區委組織部、譚壩鄉黨委政府和樂山職業技術學院已經在綠化村共同建立了村級博士工作站,成立了産業綜合黨委。“新成立了3個針對佛手柑的研究課題。”封家福説,“包括優化幹燥切片工藝等,希望以成果吸引下遊企業共同做大。”

  譚壩鄉黨委書記羅橋介紹,目前佛手柑産業已輻射了周邊村落上萬畝林地。博士們參與規劃,未來將科學建設數萬畝規模的四川最大佛手柑基地,5年內達到盛産期,預計農民每人平均增收5000元以上。

  知識無價,山鄉即將一片金黃。

+1
【糾錯】 責任編輯: 趙文涵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開通
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開通
三峽水庫防汛騰庫進入最後階段
三峽水庫防汛騰庫進入最後階段
呼和浩特:校園炫彩花棍舞
呼和浩特:校園炫彩花棍舞
戲曲迎“六一”
戲曲迎“六一”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4576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