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山林間的“隱形人”
2019-05-06 09:11:39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成都5月6日電 題:山林間的“隱形人”

  新華社記者姚雨璘、余裏

  38歲的唐卓和51歲的譚迎春是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保護站研究員,最多的時候每年有200天要在海拔兩千米到五千米的山林裏,採集野生動物的糞便、安裝紅外相機。同時,他們幾乎不留下任何可能幹擾這些自然精靈的人類痕跡。

  有些人以為他們可以抱著國寶大熊貓,每天遊山玩水。但事實恰恰相反。“我們需要監測野生動物的自然行為和生存環境,所以在野外要盡量少發出聲音。必須靜悄悄地走,不能大聲説話。”三江保護站站長譚迎春説。

  “我們最大的願望是在路上遇見它們,如果遇見了,我們也不會去打擾它,只是靜靜地觀察它。”他説。

  在未曾開墾的原始森林中,保護站的研究隊員們要背著三四十斤重的科研調查設備和幹糧,每天平均要趟過齊腰深的湍急的河流十多次。到了深夜,他們才能把衣服和鞋脫下來慢慢烤幹。

  常年只有五六攝氏度的河水使保護站的每個人都落下了風濕、哮喘等病根。

  由于當地的獨特地形,他們需要每天翻過好幾座山頭,在懸崖邊尋找能走的路,時不時還會遇上滑坡,摔傷、迷路更是家常便飯。

  唐卓説,動物保護研究專業的大學同學聽説他還在從事野外科研工作,紛紛問他“你怎麼還在大山裏?”

  但是山裏的苦在這些研究隊員的眼裏自有它的樂趣。

  “當你看見山林裏的花草,路邊許許多多沒見過的植物,完全不同于旅遊景區的原始森林,你會有很不一樣的感覺。聞著花草泥土散發出來的新鮮氣味,會很興奮,想要繼續往前走,看更多更好的東西。”譚迎春説。

  辛苦的野外工作之余,困擾他們的還有山上越來越多的非法徒步遊客和他們留下的垃圾。

  “有一條公路橫穿保護區,將其分成兩半,沿路都可以進山。特別是在鄧生溝,走兩步下去就是原始森林,所以想去那裏的遊客特別多,徒步旅行的廣告貼得滿地都是。”臥龍保護區管理局黨委書記段兆剛説,“在夏季景色宜人的時候,有一車一車拉過來的遊客,盡管有宣傳牌寫著不允許遊客進入,但是還是有旅行社在組織,還有人翻過鎖著的大門進去。”

  現在勸阻偷偷進山的遊客並撿拾他們留下的各種垃圾成了這些科研人員的日常工作,有時遊客困在山中,他們還要參與救援。

  2017年,3名遊客潛入臥龍山區,被困在懸崖上。由于這些遊客出現了嚴重的高原反應,保護站的研究人員、森林公安幹警以及臥龍鎮巡山護林員們只好一路背著他們下山。

  近40人參與了救援,包括醫療費用在內的救援費用總計超過6萬元人民幣。“我們希望告訴大眾,到大自然去接觸野生動物不是真正的和諧共生,我們應該跟它們保持距離。”段兆剛説。

  有時為了更快速也更安全地過河,研究隊員們會在懸崖間架設簡易的溜索,但在譚迎春負責的三江保護站,沒有任何溜索。

  “我們沒有建是因為我們害怕有偷獵者順著溜索進去。”譚迎春説,“我們就希望山上沒有路,這樣遊客和偷獵者就很難進入保護區。”

+1
【糾錯】 責任編輯: 徐宙超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多彩民俗迎立夏
多彩民俗迎立夏
澳“伊拉瓦拉之翼”航展落幕
澳“伊拉瓦拉之翼”航展落幕
北大博士:我在雄安當村官
北大博士:我在雄安當村官
樂享“五一”假期
樂享“五一”假期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7661124454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