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江蘇:聚力創新謀“三轉”
2018-12-24 14:25:19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南京12月24日電 題:江蘇:聚力創新謀“三轉”

  新華社記者蔡玉高、王玨玢、朱程

  面對國內外復雜的經濟形勢和轉型發展壓力,今年以來,制造業總量多年領跑全國的江蘇省,聚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動制造向創造、産品向品牌、速度向品質的“三轉”之變。

  從制造到創造:跟隨者變身領跑者

  作為科教資源大省,江蘇一直面臨創新有“高原”無“高峰”的尷尬。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將制造優勢變成創造優勢,是江蘇近年來矢志追求的目標。

  書寫橋梁界多項“世界之最”的港珠澳大橋,由一家江蘇企業“吊起”。江蘇江陰的民企法爾勝泓昇集團,為港珠澳大橋三座斜拉橋制造了逾2400噸高強度、耐久型斜纜索。

  “由生産漁船麻繩起家的小工廠成為國之重器的共同建造者,成功源于對新技術的孜孜以求。”法爾勝纜索公司副總工程師周祝兵説。

  科技創新的強大賦能,讓越來越多江蘇企業從跟隨者變為領跑者。

  安靠智電不滿足于特高壓電纜連接件的“隱形冠軍”,發力綠色智能地下輸電係統,在氣體絕緣輸電領域領先世界;瑞聲科技從手機零部件“代工商”向“創造商”轉型,開發出的新技術被國際知名整機廠商作為賣點宣傳;亨通集團研發出世界首根大長度500千伏海底電纜,創造了“全球電壓等級最高、單根無接頭最長”的世界紀錄。

  從産品到品牌:重創新也重運營

  一款重5公斤的童車,承重卻可達百斤;一款兒童汽車安全座椅,獲得7個碰撞測試冠軍……江蘇好孩子集團將這些兒童用品做到了極致。多年來,好孩子銷量在中、美、歐等市場保持第一,先後收購兩家業內國際大牌,開啟自主品牌經營的全球化之路。

  “我們正緊抓消費升級帶來的發展機遇,將目光從産品、品牌向服務領域延伸。”集團董事局主席宋鄭還説。

  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格局,江蘇企業舍棄“坐商”思維,更加注重品牌建設和可持續經營,重創造也重“吆喝”。“大力建設品牌的背後,是江蘇企業發展能級、經營理念等的綜合性轉變。”江蘇省科技廳廳長王秦表示。

  海瀾之家從廣告設計、投放策略、多品牌戰略等方面著手拓寬目標消費群體,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30億元,凈利潤26億元;徐工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用物聯網技術對工程機械進行遠端管理和實時監控,將消費者對徐工的品牌認知從“線下”拉到“線上”;雅迪電動車成功入選俄羅斯世界杯官方讚助商,在國際舞臺上展示品牌自信。

  統計顯示,江蘇共創成世界名牌2個,數量居全國第二;中國名牌238個,佔全國總數的12%。根據規劃,到2020年江蘇將培育50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名牌産品。

  從速度到品質:“跑得快”更要“跑得遠”

  改革開放40年,有一組數據為江蘇人所津津樂道:國土面積佔全國1.06%、人口佔5.8%,經濟總量卻佔全國的10%。“跑得快”更要“跑得遠”,進入新時代,面對國內外經濟持續下行的壓力,當地更加注重修煉內功,追求經濟高品質發展。

  在江蘇,以科技為支撐的一批新産品、新産業,正轉化為經濟提檔升級的強勁引擎。成立僅7年的信達生物憑借大力度研發,建立起一條覆蓋腫瘤、眼底病等領域的17個新藥品種,其中2個入選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並于11月底在香港成功上市。

  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將首次創業選在南京,1年不到,便有4個項目入駐,另有10個項目正在轉化,其中6個估值過億元。南京有望成為國際上人工智慧産業的高地。

  追求高品質發展已有成果。前三季度,江蘇全省規模以上工業新産品産值增長13.4%,新産品産量增長尤其迅速。新能源汽車産量同比增長2.96倍,智能電視增長52.2%,3D列印設備增長72.8%。

  今年8月,江蘇發布了《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推動高品質發展若幹政策》等一係列辦法,積極為創新創業“松綁”。“創新更‘給力’,發展才能走得遠。”王秦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尹世傑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頤和園十七孔橋現“金光穿洞”美景
頤和園十七孔橋現“金光穿洞”美景
牡丹江“雪堡”開園迎客
牡丹江“雪堡”開園迎客
第二十屆哈爾濱冰雪大世界開園迎客
第二十屆哈爾濱冰雪大世界開園迎客
趕制宮燈迎新年
趕制宮燈迎新年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6661123896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