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走出精神疾病患者的“泥潭”之困,科學治療也要社會關愛
2018-10-13 16:23:47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10月13日電(記者張泉)同一片藍天下,他們卻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中,自身飽受精神折磨,也給家人帶來無盡苦楚。數據顯示,我國各類精神疾病患者人數超過1億,其中大多數是抑鬱症、自閉症等精神、心理行為障礙患者。

  每年的10月10日,都是“世界精神衞生日”。這個項目由世界心理衞生聯合會1992年發起,並經世界衞生組織確定後開始實行。旨在提高公眾對精神衞生問題的認識,促進對精神疾病進行更公開的討論,鼓勵人們在預防和治療精神疾病方面進行投資。

  世衛組織的數據顯示,全球每4人中就有一人需要精神治療,而大多數國家在精神衞生方面的人力和財政投入嚴重不足。

  早在2004年,財政部等將重性精神疾病監管治療項目列入中央補助地方衞生經費項目,成為該年度中央財政專項資金中唯一的非傳染病項目。此後,我國將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兒童青少年行為障礙和老年期癡呆等列為重點防治的精神疾病。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員李瑩副教授説:近年來,我國的精神衞生政策和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社會保障政策取得了不小的進展,相關藥物研發和應用也在不斷進行中,比如將長效針劑引入社區促進規律治療。但是抑鬱症等常見精神障礙及心理行為問題逐年增多,精神衞生工作仍面臨嚴峻挑戰。

  “精神衞生,既是重大的公共衞生問題,也是重要的民生問題。”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負責人説,在全球,仍有很多人認為精神分裂症是“無法治愈的危險疾病”,這導致患者遭受來自疾病和社會的雙重壓力。事實上,這些年很多病人經過藥物治療,症狀是可以控制的,精神分裂症也是可以治好的。但由於社會的排斥,很多病人不會向他人透露自己曾經患病,在學習、就業、社交等方面他們都面臨非常大的壓力。

  “精神疾病患者離開醫院一年後會復發,中斷治療往往是復發的首要因素。”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副院長岳偉華&&,“精神分裂症需要全程的長期治療,為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一個連續的、全面的醫療服務;服務場所不僅僅是在醫院,還包括社區,方法不僅包括藥物治療,還包括指導社會功能和認知功能的康復,最終實現使患者更好回歸社會的目的。”

  多位專家建議,除進行科學治療外,還要營造理解、包容、關愛的社會環境,幫助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復健康。應進一步擴展公共政策支持的廣度、深度,提高中國的精神疾病診斷和治療水平,保障精神疾病患者平等發展的權利。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萌萌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居延海金秋美景
居延海金秋美景
走進“大國糧倉”
走進“大國糧倉”
“三言兩語”背後的貴州之變
“三言兩語”背後的貴州之變
山東沂源:蘋果豐收醉金秋
山東沂源:蘋果豐收醉金秋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7271123554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