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 白堊紀早期的某一天,一只出殼不久的雛鳥夭折了。1.27億年後,它的不幸成了古生物學家的幸事。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最新發表報告説,西班牙出土的這具雛鳥化石揭示了原始鳥類發育和進化的重要資訊。
了解原始鳥類骨骼發育對探索鳥類進化歷程至關重要,尤其是飛行能力的起源和進化。雛鳥時期是骨骼發育的關鍵階段,但雛鳥化石非常罕見。西班牙出土的這具雛鳥化石接近完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西班牙馬德裏自治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用同步輻射設備在亞微米尺度上對它進行了詳細觀察。
根據研究,這只雛鳥屬于反鳥亞綱,身長不足5釐米、體重約10克,跟普通的美洲蟑螂差不多大,死亡時應該還不會飛。反鳥類繁盛于白堊紀,是鳥類起源之後第一支成功擴散到全球范圍的譜係,于白堊紀末期滅絕。
研究人員分析了該化石的骨骼特徵,並與其他反鳥類幼體化石進行比較,發現恐龍時代的原始鳥類已經有了多種發育節奏,並且差別很大,這與此前科學界認知不同。分析顯示,這只雛鳥的胸骨大部分是軟骨,尚未通過骨化作用變成硬骨,因而沒有飛行能力。
在獨立生活能力方面,這只雛鳥是像雞鴨那樣一出殼就能活動、覓食的早成雛,還是燕子那樣高度依賴雙親餵養的晚成雛?研究人員説,現在還無法得出結論。很多早成雛的胸骨骨化程度都較高,這只雛鳥與之完全不同,但它也有可能很早就會行走,只是不能飛而已。
相關論文發表在英國《自然·通訊》雜志上。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
熱帖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