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會”改“聯”:一字之改破一步之遙
2018-03-08 16:54:50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烏魯木齊3月8日電 題:“會”改“聯”:一字之改破一步之遙

  新華社記者 滕沐穎、張曉龍

  3月的西北邊陲春寒料峭,瑪如扎·哈汗身穿筆挺的黑色修身職業套裝,出現在雪泥翻漿的鄉村土路上。

  當天,是新疆阿勒泰市喀拉希力克鄉布條鐵列克村婦聯召開例會的日子。在這個阿爾泰山腳下的半農業半牧業村裏,居住著哈薩克族、維吾爾族、塔塔爾族、蒙古族等民族135戶人家。今年2月底,布條鐵列克村進行“會改聯”試點改革,從全村334名女性中選舉産生第一屆婦女聯合會執行委員會,瑪如扎就是入選的十二人之一。

  像村裏大多數婦女一樣,32歲的瑪如扎是地地道道的家庭主婦。丈夫在鄰近縣城打工,每周回家休息半天,家務活兒幾乎都落到瑪如扎一個人肩上,她既要照料兩個上學的孩子,還要飼養院子裏的5頭牛、20只羊。在鄉親們眼裏,她持家有方,待人寬厚,善于協調鄰里關係、化解家庭矛盾,是參與婦女工作的一把好手。

  雖是兼職委員,沒有勞動報酬,瑪如扎還是油然生出一種使命感。一周前,她特意趕到幾十公里外的布爾津縣城,花費228元買下人生中第一套正裝。“剛穿到身上時感覺不習慣,但對著鏡子一照,人顯得特別幹凈,特別精神。”瑪如扎覺得,鄰居及家人看自己的眼光和從前大不一樣了。

  她注意到,越來越多年輕人外出求學、務工,鄉村風貌有了明顯變化。“最直觀的是,婦女願意走出家門,創業致富的願望越來越強。”她提議,村婦聯要多組織培訓,讓婦女們掌握基本語言能力和勞動技能,進而普遍提高農村婦女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

  “會”改“聯”是指基層婦聯組織模式由村(社區)婦代會向婦聯“升級換代”,意在不唯年齡、不唯資歷、不唯身份,充分吸收轄區內的優秀婦女群眾代表,通過召開婦女代表大會,健全婦聯執委會,徹底解決婦聯工作力量“倒金字塔”問題。通過一字之改,引導城鄉社區婦聯組織向婦女生活最小單元扎根,破解群團組織“熱在機關冷在基層”的一步之遙。

  布條鐵列克村婦聯主席金恩斯古麗·胡加合買提説,她曾經是布條鐵列克村唯一的婦代會主任,常常跑西邊顧不上東邊,村婦代會改建為村婦聯後,吸納了愛心媽媽、創業能手、家風代表等來自不同行業的左膀右臂,基層婦女工作終于從“單兵作戰”走向“團體作業”。

  記者在阿勒泰地區走訪時看到,各“會”改“聯”試點村(社區)的婦聯人手明顯增加,各村婦聯趕在三八婦女節前夕舉行聯誼活動,評選表彰優秀女性典型,開展好家庭好家風宣傳講座。

  “婦代會工作開展活動規模小,在較為偏僻的村尚存在基層婦女組織不健全、活動陣地小、專業人才少、經費不足等制約因素。”阿勒泰市婦聯主席哈帕提·努爾沙帕坦言,2018年是全面深化婦聯改革的攻堅之年,阿勒泰市有望于3月20日前完成所有試點村(社區)的“會”改“聯”工作。

+1
【糾錯】 責任編輯: 聶晨靜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建築女工時裝秀
建築女工時裝秀
櫻花海 映春光
櫻花海 映春光
黃河壺口瀑布水量增大
黃河壺口瀑布水量增大
陜西歷史博物館的“文物醫生”
陜西歷史博物館的“文物醫生”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7651122507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