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迎接生命的朝陽——新生兒科女醫護人員的“節日心願”
2018-03-08 16:46:33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哈爾濱3月8日電 題:迎接生命的朝陽——新生兒科女醫護人員的“節日心願”

  新華社記者 閆睿

  7日,喧囂的城市漸漸入夜,郭錦華、紀紅、楊萍、王暢4位醫護人員不敢有一絲懈怠。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她們的身後,還有12名體弱的新生兒等待著專業呵護。

  每15分鐘查看一次患兒體徵、每3個小時喂一次奶、根據個體情況精準時間用藥……在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危重症監護室,一場場生命的接力賽不分白天黑夜就此拉開。

  當班醫生郭錦華説,新生兒病患不能用言語表達感受,對他們的關愛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任何生命體徵的變化如果沒有留心注意,都有可能耽誤病情。

  不少人在這裏奉獻青春,堅守著“幹一行愛一行”的初心。35歲的護士紀紅,13年前來到這裏,從一名畢業生成長為業務能手,在給予病患關愛中也迎來了自己的孩子,“將心比心”讓她對這個崗位有了更深刻的認知和熱愛。

  同樣,35年前,虞璧茹從醫學院校畢業後便將最美年華扎根于此,已到退休年齡的她去年選擇了接受返聘繼續堅守。上世紀50年代,她的父親畢業于北京大學、母親畢業于哈爾濱醫科大學,來到佳木斯市從事醫務工作。“父親的熱情、母親的認真,給了我從醫的鼓舞。看到一名名患兒康復,也就不覺得辛苦。”虞璧茹説。

  新生兒科共有31名醫務工作者,其中30人是女性。在長期緊張而有序的醫務實踐中,她們工作上立得住、心態上穩得住。“孩子是家長的心頭肉,焦急的狀態時有發生。咱們既要沉住氣安撫家長,還要向他們講清楚配合治療。孩子脫離危險不是目的,我們還要盡最大努力保證他們思維健全、行為健全。”工作了30年的護士長張淑梅説。

  成立于上世紀80年代的佳木斯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從最初零星幾張床位到如今50張床位,醫護數量也翻了幾番,800克重的新生兒治好過,12斤重的新生兒也轉危為安。收治范圍從佳木斯當地不斷擴大,逐漸成為黑龍江省東部地區的新生兒救治中心。

  “這些年來,醫療設備不斷更新,工作環境不斷改善,但‘以真心換真心’的初心不曾改變。”虞璧茹説,科室有一晚收治過7個新生兒,3臺搶救手術連續進行,恨不得踩著“風火輪”爭分奪秒。

  東方天際漸露魚肚白,楊萍熟練地給手消毒、帶好手套,幫助保溫箱中的新生兒們矯正睡眠姿勢,確保他們呼吸順暢。從前一天下午4點接班,她和同事陪伴著新生兒們又度過了平安一夜。“迎接生命的朝陽,能幫助更多孩子”,這是她們在國際勞動婦女節的共同心願。

+1
【糾錯】 責任編輯: 聶晨靜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建築女工時裝秀
建築女工時裝秀
櫻花海 映春光
櫻花海 映春光
黃河壺口瀑布水量增大
黃河壺口瀑布水量增大
陜西歷史博物館的“文物醫生”
陜西歷史博物館的“文物醫生”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7651122507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