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節日消費看全球經濟冷暖
韓國: 理性務實 手頭偏緊
2017年底至2018年元旦期間,韓國民眾紛紛走出家門,餐館、商場周邊出現車水馬龍的景象。不過,在一番熱鬧非凡之中,不難發現韓國居民消費更加趨於理性和務實。
從2017年末至2018年元旦,韓國各大商場和奧特萊斯推出了各種打折優惠活動。韓國民眾購物又較為注重品牌,商圈在打折季積累了諸多人氣。但相比奢侈品,定位中産人群的品牌受到了更多青睞。
韓國政府2017年提出“以增加國民收入帶動經濟增長”的方針政策,即通過國民收入增長來帶動國民消費,從而以提振內需促進韓國經濟增長。但從韓國銀行(央行)公布的數據來看,韓國民眾在消費方面想法與行動並不一致,即居民消費心理指數提升了,但實際消費卻並未顯著增長。究其原因,首先是韓國經歷多年經濟發展低迷,外加2016年政局陷入混亂,居民消費水平開始出現下降趨勢。其次是韓國民眾對未來收入增長仍信心不足,儲蓄心理較強,阻礙了居民消費。第三,2013年至2017年,韓國居民收入增長率較為穩定,基本維持在3%至6%之間。但另一方面,家庭負債增長率不僅高於收入增長率,而且還在逐年增高。所以,韓國居民的債務負擔大於收入增長。第四,雖然韓國政府2017年着手解決就業問題,但尚無顯著成效。第五,韓國老齡化加重,老年人在收入並不富裕的情況下,消費慾望相對較低。
為此,韓國2018年將進一步採取措施改善現狀。例如,提高居民最低工資標準,力求將最低時薪提高為7530韓元(約合人民幣46元),較2017年上漲16.4%,為近年最高漲幅。有分析認為,2018年韓國經濟仍將小幅增長,居民實際收入水平提高的可能性較大,但漲幅有限。(記者 白雲飛)
新加坡:前景好轉 買氣十足
新加坡貿工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新加坡2017年全年取得了3.5%的經濟增長。雖未改變經濟低速增長態勢,但已遠遠好於此前市場的普遍預期。經濟增長前景好轉直接刺激了新加坡人在節日裏的消費,歲末年初的節日消費市場裏買氣十足。 新加坡本地人一直有年終購物血拼的“消費傳統”,大都選擇此時為家人朋友購買聖誕節和新年禮物。聖誕節和新年前夕,新加坡著名商業街烏節路各大商場和購物中心人流如潮,為家人和朋友購買禮物和打折商品的人群絡繹不絕。其中,更是不乏來自不同國家游客的“實力買家”加入購買隊伍。從事旅游行業近20年的吳小姐告訴記者,聖誕新年打折季已經成為周邊國家游客選擇新加坡作為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因素。 據記者觀察,與以往不同的是,一向鍾情於到實體店購物的新加坡人正在悄然改變購物方式和習慣。新加坡當地某網絡購物平台負責人&&,在2017年聖誕和新年節日期間,該網購平台取得的銷量為2016年同期的3倍,美粧用品、兒童玩具、杯子和床上用品等成為節日網購主要商品。同時,也有實體店商家告訴記者,其經營的商店受到網購衝擊較大,商品銷量與上一年同期相比減少了約20%。
對此,有經濟分析人士認為,網絡購物平台出售的商品與實體商店裏品質相同的商品相比,具有一定價格優勢,網購的興起説明新加坡人正在改變傳統的購物理念和消費方式,實體店受到衝擊也是必然的。同時,美粧、玩具、杯子等廉價非必需品銷量的上升,説明雖然經濟增長前景有所改善,但此前經濟低迷態勢下形成的“口紅效應”仍在,不少消費者仍會通過購買廉價的非必需品來滿足強烈的購物慾望。(記者 劉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