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執政黨遭遇“慘敗” 現政府或將受國會掣肘
圖為首爾的一個投票站內,一位行動不便的韓國選民正在投票。記者 萬宇攝
4月15日,隨着韓國第二十屆國會選舉的落幕,韓國政黨幾家歡樂幾家愁。執政的新國家黨遭遇“慘敗”,不僅未能保持過半席位,還出人意料地丟失了國會第一大黨地位。當日,新國家黨由於黨首和領導層紛紛引咎辭職,全黨進入“緊急狀態”,由元裕哲暫時擔任黨的負責人。韓國輿論認為,時隔16年,韓國國會再次出現了“朝小野大”的格局,韓國現政府未來的執政之路將更加坎坷。
選民積極踴躍參與投票
韓國國會議員選舉投票13日正式舉行,韓國各政黨的千余名候選人爭奪國會總共300個議席,4210萬選民在韓國13873個投票站投票。為了提高投票率,韓國中央選舉委員會在上周首次進行了提前投票。記者居住的小區早早就貼出了選區候選人的海報,還有候選人在人群密集的地鐵站附近宣講政見並拉票。
正式投票的當天下午,記者在首爾一個投票站看到,前來投票的韓國民眾絡繹不絕,既有老年人,也有中青年人,還有一些父母帶着孩子,身體不便坐著輪椅的民眾在親人陪伴下也來一同投票。一些初次投票的年輕人還在投票站前留影。投票站外有人進行出口民調,詢問投票意向。記者聽到其中幾位都對執政黨不太滿意。
韓國中央選舉委員會的統計結果顯示,此次選舉投票率為58%。《韓國日報》報道稱,20歲年齡段投票率達到49.4%,30歲年齡段達到49.5%,較上次國會選舉分別增加了13.2%和6.2%。
執政黨失利出乎預料
選舉截止後,各電視台的出口民調和媒體之前的預測截然不同。起初,韓國媒體大多預測雖然執政黨政績平平,但由於半島局勢持續緊張,主張對朝鮮強硬的執政黨應該能鞏固基本票源,保住國會過半席位,而在野黨由於出現分裂,相互廝殺,席位有可能減少。但最終的選舉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在野的第一大黨共同民主黨出乎預料地成為國會第一大黨,議席與上屆相近,雖然在首都圈(首爾、仁川及京畿道)取得大部分席位,但失去了原根據地全羅道及光州的大部分席位,執政的新國家黨慘敗,與上屆相比失去近30席,失去國會的控制權和第一大黨地位。創黨僅兩個月、自詡代表第三勢力的國民之黨取得38席,從而形成國會“三分天下”的局面。這亦是韓國國會自2000年後,再次出現“朝小野大”的局面,執政黨沒有控制國會。新國家黨黨首金武星14日宣布引咎辭職。
民調也顯示出韓國民意的變化,韓國民眾對總統樸槿惠和執政黨新國家黨的支持率大幅下滑,而對在野兩大黨——共同民主黨和國民之黨的支持率卻同步上升。韓聯社報道,韓國一民調機構14日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新國家黨的支持率為31.8%,較國會選舉之前下滑2.1個百分點。而同期,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的支持率升至30.3%,上升3.3個百分點,第二大在野黨國民之黨的支持率為24.1%,上升2.4個百分點。
現政府或將受國會掣肘
韓國輿論紛紛把執政黨的敗選原因歸咎於其內部的不團結。《朝鮮日報》社論認為,執政黨內部因為推選議員候選人問題産生分歧,不受親樸槿惠派支持的5名議員脫黨參選。《東亞日報》社論稱,推薦候選人的風波引爆了支持執政黨選民的不滿,不少原來支持執政黨的選民以不投票來&&抗議。
雖然韓國媒體大多將執政黨慘敗的原因歸咎於執政黨內部問題,但也有《華盛頓郵報》等外國媒體認為,雖然半島局勢緊張,但這一問題並沒能成為選舉焦點,決定選民意向的是韓國的經濟狀況。有韓國輿論認為,在野黨雖然一貫對朝態度緩和,但在聯合國對朝制裁決議問題上,執政黨和在野黨態度差別不大,因此即便在野黨主導國會,也很難改變韓國政府的對朝政策,不過韓國政府在推行具體法案上可能難度會加大。
韓國輿論將此次國會選舉視為明年韓國總統大選的風向標,執政黨勢力的候選人在此次選舉中幾乎全部落馬,而參與上一屆大選的安哲秀和文正寅的人氣見漲。
韓國檀國大學政治外交學教授金珍鎬對本報記者&&,執政黨的失敗源於韓國經濟不振,但直接的導火索是執政黨推出候選人的過程充滿爭議,甚至造成候選人脫黨參選,未能符合選民期待。未來韓國政府在推進各項政策上會受到國會掣肘,在履行韓日慰安婦協議和部署薩德系統等問題上或將遭遇更大的阻力。(記者 萬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