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首頁 時政 國際 財經 高層 理論 論壇 思客 信息化 炫空間 軍事 港澳 台灣 圖片 視頻 娛樂 時尚 體育 汽車 科技 食品
韓國頻道
首 頁 內政經濟文化軍事地方外交社會科技評論韓語娛樂旅游時尚留學圖片TV商務

綜述:韓學術界奉行“拿來主義” 剽竊頻發原因何在?

2015年12月16日 19:50:12 來源: 新華網韓國頻道

  新華網首爾12月16日電(記者 姚琪琳)韓國檢方日前對涉嫌完全抄襲或姑息抄襲他人著作的179名教授提起公訴。一旦罪名成立,可能出現韓國史上最大規模“教授下課潮”。此次事件波及範圍之廣,令韓國社會震驚。

  事實上,自2005年韓國“國寶級”科學家黃禹錫克隆研究造假醜聞曝光後,韓國社會對學術不端現象的關注日益加深。但由於缺乏有效監管等原因,這類事件仍屢屢出現。

  據韓國媒體報道,此次事件所涉及的教授大多來自科學和工程類的高校院係,為在續聘評估前保住“飯碗”而盜用他人著作。這些教授所供職的110所高校遍佈全國,包括國立大學、公立大學以及首爾的私立名校。

  而就在此次事件曝光前不久,韓國17歲“天才少年”宋裕根涉嫌論文剽竊,更讓韓國社會震驚。據報道,宋裕根6歲時就能解答大學水平的微積分問題,他在9個月內學完了大學以前的全部課程並通過考試,8歲即成為一名大學生。

  2009年,宋裕根開始攻讀碩博連讀課程,最早可於2016年獲得博士學位,從而成為韓國最年輕的博士。然而就在上個月,國際學術期刊《天體物理學報》宣布,宋裕根以黑洞磁場為主題的論文“涉嫌剽竊”,取消了其刊登資格。由於在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SCI)期刊上發表論文是學位審查的前提,此次論文被取消就意味着,宋裕根明年難以獲得博士學位。

  宋裕根論文的指導教授、韓國天文和宇宙科學研究院前院長樸碩事後對韓國媒體解釋説:“他只是引用了我13年前在研討會上發表的論文部分內容,沒覺得有什麼問題,所以沒有註明是引用,這是一個失誤。”樸碩還&&,身為指導教授他對此事負責,並向宋裕根&&歉意。

  但這樣的解釋顯然難以讓人信服。不少韓國網友&&,宋裕根一直被媒體捧為天才,是青少年的榜樣,出現這樣的醜聞讓國民感覺“很受傷”。

  有韓國學者認為,學術醜聞頻發反映了韓國學術界盛行的不良風氣,而韓國社會對這種不標注引用的“拿來主義”過於寬容,則是孳生這類醜聞的溫床。

  韓國媒體最新調查顯示,受調查的大學教授中有高達85%的人會對同事的剽竊行為&&默許或低調處理,比例之高令人震驚。而根據韓國論文信息處理網站的調查結果,有高達56%的韓國大學生不認為剽竊是令人愧疚的事,46%的大學生不知道引用與剽竊的差別。

  針對層出不窮的學術不端現象,韓國教育部加強了監管,高校也加強了自律。比如,高校一般不會續聘曾被判處300萬韓元(約合2500美元)以上罰金的教授。正因如此,涉及此次學術醜聞的教授們罪名一旦成立,韓國將出現大規模的教授“下課”事件。

  不過輿論擔心,解聘教授等相關措施還難以從源頭根治學術不端行為。韓國社會的“唯學歷論”,以及大學對教學科研人員“論文至上”的評價體制,或許才是韓國社會學術不端現象頻發的深層原因。

【糾錯】 [責任編輯: 田明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010020071370000000000000011103461349239821